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4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切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靠近、接近。《易經.剝卦.六四.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明史.卷一七七.葉盛傳》:「宣府為大同應援,居庸切近京師,守之尤不可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貼近、親近。[例]切近、切身、親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不遠。如:「近親」、「近日」、「遠近馳名」、「遠水救不了近火」。
明白的、淺顯的。如:「淺近」。
相似。如:「近似」、「知恥近乎勇」。
親密。如:「親近」、「兩家人走得很近。」
合乎、合於。如:「不近情理」、「不近人情」。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ㄏㄨㄢˊ,反復,指眼珠反復轉動。 (5) 聽無聳:聽時不豎起耳朵。 (6) 言無遠:言談只論切近之事,不騖遠。 (7) 明令德:通曉善良的品德。 (8) 相:音ㄒ|ㄤˋ,輔佐、幫助。 (9) 休:喜悅、快樂。 (10) 非國何取:指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答姜叔權書〉其一(據《朱子文集.卷五二》引)如邵子又謂「心者,性之郛郭」,乃為近之,但其語意未免太麤。須知心是身之主宰,而性是心之道理,乃無病耳。所謂「識察此心,乃致知之切近者」,此說是也。然亦須知,所謂「識心」,非徒欲識此之精靈知覺也,乃欲識此心之義理精微耳。欲識其義理之精微,則固當以窮盡天下之理為期,但至於久熟而貫通焉,則不待一一窮之,而天下之理固已無一毫不盡矣。舉一而三反1>,聞一而知十2>,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今先立定限,以為不必盡窮於事事物物之間,而直欲僥倖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 〔注解〕 (1) 舉一而三...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的問題以外的其他方面。換言之,行動研究的焦點在於即時的應用,而不在理論的發展或普遍的推論,只考量切近情境中的問題,注重立即的應用。 行動研究的領域組織的行動研究有關組織的行動研究方面,研究者常採用參與式行動研究來進行,它是指讓組織內的人們主動參與整個研究的過程,從最初行動意涵的討論,研究流程的設計,到結果的最後呈現。參與式行動研究由組織成員為行動的參與者,讓參與者主動探求資訊,並提供未來行動的意見,因此可用於解決問題與建構理論。社區發展的行動研究社區發展方面應用行動研究,源於1960年代,當時為了解決美國貧窮問題,乃...
切膚之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膚之痛」的「切」意思是靠近、接近,「切膚」就是極為接近人身,可引申為與自身密切相關。《易經.剝卦》有所謂:「剝床以膚,凶。」其釋辭云:「剝床以膚,切近災也。」此處的「膚」原非指人身肌膚,而是喻指床面,整句話的意思是:大床的床體毀損殆盡,已經剝落到床面了,而床面是最接近人身的,這也代表災害即將迫近。所以當出現剝卦時,便象徵著災害將至,會有凶險。後來「切膚之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與自身密切、能深刻感受到的痛苦,後則用來比喻極為深刻難忘的感受與經驗,如《聊齋志異.卷七.冤獄》:「受萬罪於公門,竟屬切膚之痛。」便是這個意思。今人或誤解「切近」之「切」,為「切割」之「切」義。若作切割解,...
變生肘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變,禍亂。肘腋,喻切近的地方。指禍亂起於內部。 出處明 余卲魚<東周列國>第四回:「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鄭國非主公之有矣。」 故事 補充(1)相似詞: 禍起蕭牆、兄弟鬩牆(2)反異詞:池魚之殃、同舟共濟 例句面對這場變生肘腋的倫理悲劇,他不禁對骨肉至親的本性產生了懷疑。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423,金安文教機構
密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親密、切近。《文明小史》第二五回:「猶如幾年住在空山裡面,不見人的蹤跡,忽然來了一位舊友密切談心,那一種歡喜的心,直從肚底裡發出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