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1.96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奠基在社會文化認知的理論上,認為個體高層次認知的發展需要透過中介者來加以促成。強調學習先於發展,個體認...
互動性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動性動態評量又稱互動評量、動態評量、學習潛能評量、中介性評量或協助性學習與遷移評量,是一種反映學習過程的評量模式,目的在評量學習者正在發展中之認如能力。大多採用「測驗-中介(intervention)-測驗」的模式實施。其方法分為三個步驟:(1)實施前測,以了解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結果,即現有的發展水準;(2)根據學習者的個別需求,實施適性化的「中介」,以期促進學習者的表現;(3)實施後測,評量學習者獲益的程度,即是否具有「改變潛能」,以了解其潛在發展水準。
  受到韋考斯基(L.S. Vygotsky, 1978)的「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估算而得的結果。如:「重量」、「分量」。
可以容納的程度。如:「容量」、「酒量」、「飯量」。
人可以承受的限度。如:「度量」、「器量」。
估計、審度。如:「不自量力」、「量力而為」。
估算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或高低等。如:「測量」、「量身」、「丈量」、「量溫度」。
商酌、思慮。如:「考量」、「估量」、「商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論的文字或言語。如:「文評」、「詩評」、「影評」。
判定。如:「評判」、「評分」、「評理」、「評定」、「評估」、「評斷」、「評議」、「評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表現於外的形勢、模樣。如:「姿態」、「事態」、「液態」、「狀態」。
態度:A>舉止神情。如:「態度親切」、「態度從容」。B>看法、主張。如:「表明態度」、「態度強硬」。
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評估考量。如:「每個月總公司都會派人來評量業績。」
2.採用科學方法依據教育目標,分析研究學生學習行為的一切設施。如:「評量工作是在學期結束時才展開。」
動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情勢變遷的發展狀態。如:「這件事情的發展動態,有關人員正在密切注意當中。」
2.活動或運動的進行與變化狀態。如:「他的生活動態,一切都很正常。」
多元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多元評量的意義2 二、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多元評量的意義以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所引申出的多元智能教學及多元智能評量,是指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元的表達其對學習內容的感受和接受方式,包括語文、數學邏輯、空間視覺、音樂節奏、肢體律動、人際合作、對自我的反省,以及對大自然的觀察等方式。多元評量指的是「以最真實的評量來鑑定學生的學習成效,同時以多種評量方式與措施進行教學評量」。學生要多元表達,教師則宜多元評量的方法評量學生多元智能,進而開發學生不同的潛能...
最近發展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及學習狀況設計教學方式,並持續評估。2.營造合適的學習情境。3.認知師徒制。4.合作學習5.採「動態評量」,在教學歷程中同時進行「教」、「學」及「評量」。6.採能真正衡量出學習者真實能力的評量方式,稱「真實評量」,評量的範圍含專門知識、學習方法與態度。7.促進認知發展的方式:示範:楷模的示範。立即反應:增強與懲罰。回饋:提供標準的參照。教導:適量的教導。發問:訓練表達的能力。認知組合:提供可操作的教材。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最近發展區英文關鍵字: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 參考資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