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友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友愛和好。如:「與鄰邦友好,才能贏得和平互利。」《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與扶風馬融、南陽張衡,特相友好。」
2.朋友、友誼。《後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臧洪》:「紹見洪,甚奇之,與結友好,以洪領青州刺史。」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序〉:「故詢諸友好,宜諡曰靖節徵士。」
友好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與國之間基於合作意願,為促進彼此友好關係而訂定的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善、彼此親愛。如:「友好」。唐.高適〈贈別晉三處士〉詩:「知己從來不易知,慕君為人與君好。」《紅樓夢》第二七回:「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好關係的。如:「友軍」、「友邦」。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魏策二》載,戰國時代,各國彼此互相攻伐,往往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有些國家為了避免長年戰爭,便和其他國家簽訂友好條約,互相結為同盟,不再互相攻打。為了表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那我就會半...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命。天子因此賜給他們紅色和黑色的弓、箭,以彰顯他們的功勞,並設宴樂酬賞。現在我只是奉命來繼續兩國的友好關係,承蒙君王賜宴,豈敢觸犯大禮而自取罪過呢?」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同仇敵愾」,用來指共同抵禦仇敵。也作「敵愾同仇」。
投桃報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送給我桃子,我回贈李子。語本《詩經.大雅.抑》。後用「投桃報李」比喻朋友間友好往來或相互贈答。 △「禮尚往來」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 寬:度量宏大、包容寬恕。 (11) 卒:終於。 (12) 驩:音ㄏㄨㄢ,通「歡」,友好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末期,秦國勢力強盛,不斷出兵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當時燕國是一個地處北方的弱小國家,最初,燕王為了與秦國友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為人質,但沒有受到秦國善待,後來逃回了燕國。太子丹為了抵抗秦國的侵略,同時也為了報仇,於是授命荊軻刺殺秦王,並指派秦武陽擔任助手。荊軻到了秦國後,就先以價值千金的物品,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請他在秦王面前美言一番,並表明此行的目的。秦王聽說燕國帶來了督亢的地圖以及重金懸賞的樊於期首級,非常高興,趕緊在咸陽宮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在後則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二人依序走到殿前的臺階。秦武陽臉色驚恐,荊軻趕緊解圍說:「北方偏遠地區的鄉下人,不曾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