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6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和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日本傳統韻文。盛行於平安朝時代。今則專稱節奏為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音的短歌形態之抒情詩。
和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唱形式。為兩漢及魏晉對民間歌曲作藝術加工所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樂的總稱。最初不用任何伴唱、伴奏,稱為徒歌,後一人唱,三人和,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稱為相和,也有以樂器與歌曲相和的。伴奏的樂器除歌者所執的節(拍板)外,常用的有琴、瑟、琵琶、笛、箏、笙等。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於宮廷的元旦朝會與宴飲、祀神乃至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
和歌;倭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曲類型名。日本詩歌的一種;舞蹈時奏唱之詩歌、為歌舞伎音樂歌謠之名詞。和歌亦可分為:一、長歌、短歌、旋頭歌(Sentoka)、片歌等,亦為中國古代對日本定型歌謠之稱呼。狹義而言是指定型「三一音」之短歌,奈良時代寫成「倭歌」或「倭詩」。二、隨著調子旋律附和而唱歌,奈良時代書寫成「和歌」者全屬此意。三、原則上指舞蹈時所奏唱之詩歌的總稱,其歌詞形式同第一項解釋之「三一音型」的短歌。或指謠曲(Yokyoku)裡,在舞(Mai)之前後所使用之歌謠的節拍。四、歌舞伎伴奏音樂;等於下座音樂(Geza Ongaku)之一。江戶時代使用於開幕音樂之首。以太鼓為中心之各種大小鼓之敲擊、合著「能管」之吹奏(Noka...
新村出編:《廣辭苑.第四版》1997、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六卷》1962。
和歌銜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詞的曲子。如:「歌曲」、「歌詞」、「歌謠」、「兒歌」、「流行歌」。
唱。如:「歌唱」、「高歌一曲」。
頌揚。如:「歌頌」、「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鞋。通「屝」。《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古辭.孤兒行》:「手為錯,足下無菲。」
瓜田李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瓜田李下」是一句很常見的成語,經常是以「瓜田李下之嫌」的型態出現,可見這句成語和「嫌疑」很有關係。在《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中收錄了一首〈君子行〉,這首詩就是在告訴世人君子當有的舉止行為,所以開頭幾句就說了:「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意思就是說:君子為人要光明磊落,因此要儘量避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這種舉止就像走經瓜田,如果彎腰去整理鞋子,就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李子樹下,如果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會讓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如果我們走經瓜田不納履,來到李樹下,不正冠,自然就不會引人猜疑了。後來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手指順著抹過去,使物體平順、光溜。如:「捋鬍鬚」。《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邊、旁。《樂府詩集.卷三七.相和歌辭十二.古辭.隴西行》:「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