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種德行:(1)指孝、忠、信、悌。《呂氏春秋.先識覽.正名》:「尹文曰:『今有人於此,事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則悌。有此四行者,可謂士乎?』」(2)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也稱為「四德」、「四教」。
2.四科,為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項標準。《漢書.卷八六.何武傳》:「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唐.顏師古.注:「元帝永光元年迢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義各一人。時詔書又令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故武以此四行得舉之也。」
3.佛教用語。指菩提、福德、智慧、羯磨。《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羅什法師可謂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唐.李邕〈嶽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
四行倉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六年,日軍進攻上海,師團長謝晉元率八百孤軍死守四行倉庫,英勇奮戰,事蹟壯烈,贏得國際輿論讚揚,四行倉庫因而聞名。
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體名。一種西洋詩的詩體。全詩分十四行,故稱為「十四行詩」。依結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義大利式,每首分前八行、後六行兩段,前段敘述一件事情或提出一個問題,後段做總結或回答問題。一為英國式,每首分四段,最後兩行通常就前三段的內容加以評論或總結。也稱為「商籟體」。
四行孤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六年日軍入侵淞滬,我軍在上海抵禦。十月二十六日大場陷落,閘北孤軍八百人,由師團長謝晉元率領,死守四行倉庫。三十一日終因敵眾我寡,不得已奉命退守,後遂以「四行孤軍」見稱於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婁並照者也。」(源) 02.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王性之讀書,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性之已盡一紙。」 參考詞語︰五行並下注音︰ㄨˇ ㄏㄤˊ ㄅ|ㄥˋ ㄒ|ㄚˋ漢語拼音︰wǔ háng bìng xià釋義︰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01.《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應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參考詞語︰七行俱下注音︰ㄑ| ㄏㄤˊ ㄐㄩˋ ㄒ|ㄚˋ漢語拼音︰qī háng jù xià釋義︰猶「一目十行」。見「一目十行」條。 01.南朝梁.裴子野〈雕蟲論序〉:「宋明帝博好文章,才思朗捷,常讀書奏,號稱七行俱...
人山人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諸行市》川廣生藥市、象牙玳瑁市、金銀市、珍珠市、絲錦市、生帛市、枕冠市、故衣市、衣絹市、花朵市、肉市、米市、卦市、銀朱綵色行、金漆卓凳行、南北豬行、青器行、處布行、麻布行、青果行、海鮮行、紙扇行、麻線行、蟹行、魚行、木行、竹行、果行、筍行。京都有四百十四行,略而言之:鬧慢道業、履歷班朝、風箏藥線、……歌舞、歌琴、歌棋、歌樂、歌唱、棕索、髮索、蝍蟧、金麻、蟲、端親。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大庭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孫龍子.跡府》齊王之謂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齊國無士,何也?」尹文曰:「願聞大王之所謂士者。」齊王無以應。……是時齊王1>好勇。於是尹文2>曰:「使此人廣庭大眾之中,見侵侮而終不敢鬥,王將以為臣乎?」王曰:「詎3>士也?見侮而不鬥,辱也。辱則寡人不以為臣矣。」尹文曰:「唯見侮而不鬥,未失其四行也。是人未失其四行,是未失其所以為士也。然而王一以為臣,一不以為臣;則向之所謂士者乃非士乎?」齊王無以應。 〔注解〕 (1) 齊王:指齊湣王(?∼西元前284),戰國時齊國國君,田氏,名地,一作遂。亦稱齊閔王、齊愍王。在位期間,任孟嘗君為相,匡章為將,屢敗楚軍,並與韓、魏聯合攻秦,入函谷關。十七...
虛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真實。《墨子.脩身》:「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紅樓夢》第六七回:「字字是實話,一字虛假,奶奶問出來,只管打死奴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