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82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因果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納推理的基礎原則之一。指事件的發生必有一定的原因,且有因必有果。就先後順序而言,因必定先於果,並且相似的原因必產生相似的結果。此種規律,稱為「因果律」。
自動機因果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自動、自我行動或反應的系統,以輸入不同信號或刺激原因,產生不同輸出結果。係根據已規劃標準、指引或規律,以進行邏輯決策的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故、事情的原由。如:「原因」、「起因」、「前因後果」、「事出有因」。
由於某種緣故。如:「因為」、「因故」、「因小失大」、「因公出差」、「艱困的生活因而改善。」
順應。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承襲、沿用。如:「因循」、「因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所結的實。如:「果實」、「水果」、「蔬果」。
事情的成效或結局。如:「成果」、「惡果」、「自食其果」、「前因後果」。
堅決。如:「果決」、「果敢」、「果斷」。
確實、的確。如:「果然」。
假如、假若。如:「如果」。
飽足。如:「果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則、規章。如:「法律」、「定律」、「金科玉律」。
約束。如:「自律」、「律己甚嚴」。
音樂的節拍、高低。如:「旋律」、「音律」。
統一。如:「一律」。
律詩:一種詩的體裁。有固定的格式,並講究押韻、對仗等。有五言與七言兩種。
因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是一種連帶的關係;其中「因」是一事件之所以能產生的根源或動力;而「果」則是事件發生後的狀態。當動力與狀態在邏輯上有必然的關聯時,所形成的規律稱為「因果律」;即是說當A是B產生的原因,B是A所造成的結果時,稱A為B成立的必要條件,B為A產生的充分條件。但是對「因果關係的產生如何可能」的問題,休姆(D. Hume, 1711~1776)由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批判因果律不過是由於心理作用的結果:他以為在實地的知覺經驗中,在觀察到A事件發生後B事件即伴隨發生時,只能判定二者有伴隨性的關聯,即是人將二項不同事件由心理聯結而斷定其有關係。但是卻不能保證二者具有必然關係,即使經過無數次的累積亦然。休...
榮格(C._Ju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地的夢(即夢見的一件事正好在現實的某一角落同時發生)和指向未來的夢(即預言的夢)。對於後兩者因違反因果律,在當今科學無法得到解釋。榮格認為應該用現象學的觀點理性地看待,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排斥。他曾到非洲及美洲等地對原始人類的心理進行考察,提出集體無意識這一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他提出內傾和外傾的心理類型。並與思維、情感、感覺、直覺四種功能類型進行匹配。提出了八種人格類型:外傾思維型、內傾思維型、外傾情感型、內傾情感型、外傾感覺性、內傾感覺型、外傾直覺型、內傾直覺型。這種分類法成為以後邁爾斯-布裏格斯性格分類法(MBTI)的基...
原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哲學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的發生都受因果律所決定,故並未具有任何目的。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