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20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地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的四角。《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
2.比喻綱紀。宋.文天祥〈正氣歌〉:「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結、聯繫。如:「維繫」。
保護、保全。如:「維護」、「維持」、「維修」。
本指方形網上四邊的粗繩,後用來比喻重點、要點。如:「四維八德」。
維他命:生物體所需的滋養成分,多自食物中取得。為英語 的音譯。如:「注意維他命的攝取,有助於身體健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授課習慣:可能是因為教師在缺乏自信、害怕改變甚至圖安逸的情況下,而讓教師認為改變是冒險的,以至於保守地維持一貫的教法,不圖改變。學生形成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困難: 劉宏文(2001)指出,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時所提出的問題,大多源自於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及經驗而對現象產生的迷惑,由於此類問題並不適合成為探究教學的題材,應經由教師的引導與小組討論的歷程,才能逐漸形成適合進行探究的問題。學生學習習慣上的限制:學生的學習習慣依舊處於被動,不願意主動思考,或擔心說錯話,因此不愛上台發表意見或參與討論。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實施: 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憤、生氣。如:「怒嗔」、「憤怒」、「惱怒」。《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開源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主要來源;按照收入等級來徵收賦稅,納入國庫以資利用,則是國家財貨的流通方式。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須謹慎地維持這方面的和諧安定,節省不必要的支出,盡量開發其他財源,並時時考量調整各項收支,這樣天下就會富足,君主也不用為財政問題而煩惱了。後來「開源節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開發財源,節省支出,以儲蓄財力。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裏,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武類休武”的能臣幹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對於農業生產,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裏,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i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 去勢焦慮(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君灞陵岸,糾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場,群公正追隨。如何從此去,千里萬里期。  大海吞東南,橫嶺隔地維。建邦臨日域,溫燠禦四時。  百國共臻奏,珍奇獻京師。富豪虞興戎,繩墨不易持。  州伯荷天寵,還當翊丹墀。子為門下生,終始豈見遺。  所願酌貪泉,心不為磷緇。上將玩國士,下以報渴饑。送元倉曹歸廣陵  官閑得去住,告別戀音徽。舊國應無業,他鄉到是歸。  楚山明月滿,淮甸夜鍾微。何處孤舟泊,遙遙心曲違。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縣事)  三為百里宰,已過十餘年。只歎官如舊,旋聞邑屢遷。  魚鹽濱海利,薑蔗傍湖田。到此安氓俗,琴堂...
共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炎帝的後裔。相傳與顓頊爭天子失敗,怒觸不周山而導致天柱折,地維絕。見漢.王充《論衡.談天》。又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也稱為「康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