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22.7989 ms
共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均權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均權制亦是教育行政制度的型態之一;乃相對於中央集權制與地方分權制而言,為折衷於兩種制度之間的一種制度。均權制的構想依據孫中山先生手著〔建國大綱〕第十七條所述:「在憲政時期中央與省之權限,採均權制度;凡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畫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畫歸地方,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亦即行政權的畫分,係以政務的的性質為標準,而不作硬性的規定。因此,我國〔憲法〕第一一一條規定:「……其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屬於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質者屬於省,有一縣之性質者屬於縣。」例如,學制和教育年限,可由中央規定,而教材和教法,各地方可因地制宜,以適應其需要。〔憲法〕第一○八條規定:「教育制度由...
|
均權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孫中山先生對中央與地方權限的劃分所設計的制度。他認為凡事務有全國一致性的劃歸中央,有須因地制宜的劃歸地方。如此既不偏於中央集權,亦不偏於地方分權。
|
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
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的力量或勢力。如:「權力」、「主權」、「權威」、「權勢」、「大權在握」。
應享有的利益。如:「權利」、「版權」、「權益」、「投票權」、「所有權」。
隨機而變。如:「權變」、「權宜之計」。
衡量。如:「權衡」、「兩害相權,取其輕。」
暫時、姑且。如:「權充」、「權且」。
謀略。如:「弄權」、「權術」、「權謀」。
|
權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統御天下的權力。《商君書.修權》:「權制獨斷於君則威,民信其賞,則事功成。」
2.權宜的法制。《文選.揚雄.解嘲》:「聖漢權制,而蕭何造律,宜也。」
3.威權與法制。《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
|
均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力平均。如:「均權制度是一種折衷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制度,較符合中庸之道。」
|
中央集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國政權集中於中央政府,而各地方官署僅奉行其法令的政治體制。如法國自君主專制時期到第五共和時期,皆實施中央集權制。後泛指決策權力集中在上級人員或高層組織。[例]國父主張政府的權限劃分應採均權制度,不偏向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