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0.27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士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稱在職居官的人。《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唐.韓愈〈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2.軍中的將士。舊時軍職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將士。《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
3.士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南史.卷三六.列傳.江夷》:「僧真喪氣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士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人所繪的圖,與民間、宮廷職業畫工所畫的不同。其特色是結合詩、書、畫以表現文人的精神內涵。也稱為「士夫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夫子: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貴族階級中最低的一級。如:「天子、諸侯、大夫、士」。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
對人的美稱。如:「志士」、「勇士」、「女士」、「男士」、「各界人士」。
軍階之一,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軍人。如:「士兵」、「士氣」、「身先士卒」。
某些技術人員。如:「護士」、「技士」、「助產士」。
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歷代沿用,多係中央要職和顧問。如御史大夫、光祿大夫、大中大夫等。
2.宋朝對有特殊技藝者的尊稱。《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詔生死冤家》:「啟請婆婆,過對門裱褙鋪裡請璩大夫來說話。」
3.複姓。如漢代有大夫但。
醫生。《紅樓夢》第五一回:「我叫人請了大夫,悄悄的從後門進來瞧瞧就是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天」條。 01.宋.岳珂《桯史.卷三.歲星之祥》:「時敵初退,師尚宿留淮泗。朝議凜凜,懼其反旆,士大夫皆有杞國之憂。」 02.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卷五.記土木》:「獨以役重賦煩,人民凋瘵,識者不無杞國之憂。」  參考詞語︰杞人之憂注音︰ㄑ|ˇ ㄖㄣˊ ㄓ |ㄡ漢語拼音︰qǐ rén zhī yōu釋義︰猶「杞人憂天」。見「杞人憂天」條。 01.《孽海花.第二七回》:「這是賢弟關心太切,所以有此杞人之憂。」 
美輪美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江西通志.卷一三五.藝文》引清.白潢〈重修秀峰寺大殿并置御書樓香火田記〉:「使四方賢士大夫遊屐所經,瞻賜額而仰御書之樓,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知我朝人文化成之盛,不特儒林再闢,兼令佛地重光。」
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惲敬〈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戴公神道碑銘〉:「四坐皆士大夫,言人人殊,公不置可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