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36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交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國際交涉及有關在外僑民、居留的外人、國內外通商等事務。我國於部下分設亞東太平洋、亞西、非洲、歐洲、北美、中南美、條約法律、國際組織、禮賓、總務等司。
外交部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有正式外交機關,始自清咸豐11年(1861)設置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27年(1901)改稱為外務部。民國成立後,復改外務部為外交部。14年國民政府成立,仍置外交部,17年行五院制,外交部改隸屬行政院,其主要職掌為辦理國際交涉、管理華僑外僑及駐外使館工作等事務。其部內組織,基於施政需要,歷年迭有變更,目前外交部內設亞太司、亞西司、歐洲司、北美司、中南美司、非洲司、新聞文化司、條約法律司、國際組織司、領務司、禮賓司等單位。因此外交部檔案涵蓋範圍廣泛,除外交政務外,檔案內容亦觸及經濟、財政、軍事、交通、教育、文化等相關事務。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案件由數機關彙辦是該檔案的特色。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吩咐。如:「交代」。
托付、付給。如:「交貨」、「交卷」、「交差了事」。
接合。如:「交界」、「交點」、「交頭接耳」、「春夏之交」。
相互往來。如:「交流」、「交換」、「結交」、「打交道」、「公平交易」。
一齊。如:「風雨交加」、「飢寒交迫」、「雷電交作」。
結識朋友。如:「交朋友」。
友誼、朋友。如:「深交」、「手帕交」、「生死至交」、「刎頸之交」。
兩性媾合。如:「交配」、「交尾」、「性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央政府院以下的行政機關名稱。如:「教育部」、「外交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外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和平的方法,處理對外的關係。通常或指一國的外交政策,或指處理外交的程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央機關各部以下的組織單位。如:「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照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察照知會。指外交部對外國使節,或是各省長官對外國領事所遞交的一種外交文書。亦即一國政府將彼此相關的某一事件的意見通知另一國政府。也稱為「通牒」、「外交照會」。
大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位最高的外交官員。派駐在邦交國,代表國家與一國元首。如:「大使代表國家元首,率領使館人員與駐在國元首或外交部門辦理交涉事項。」
八二三炮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尼拉會議的5天前,毛澤東下令中共軍隊向金門、馬祖展開大規模砲擊。12月2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國府外交部長葉公超終於在華盛頓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締約前,雙方先發表聲明,稱該約數「防禦性質」,不含攻擊大陸之作用。該約本文規定,「締約國所有『領土』等詞就中華民國而言,應指台灣與澎湖」,很明顯,美國將中國大陸與台灣分開看待,而且防衛範圍並不包括金門、馬祖等外島。「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後的1個多月,1955年1月20日,中共發動軍事行動攻佔大陸沿海仍有國府守軍的─江山島。一江山守軍全軍覆沒,附近的大陳島隨即備受威脅。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