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8.29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詩篇首〈關雎小序〉之後,總論詩義的序文,稱為「大序」。作者說法不一。相對於小序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列的次第。如:「程序」、「次序」、「井然有序」、「依序入場」。
正式的活動開始前的。如:「序曲」、「序幕」。
文體名稱。一般置於書前,陳述作品內容、著作經過的文章。如:「自序」、「代序」、「序言」。
古代的學校名稱。如:「庠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詩經》六義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詩經.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日頌。」
手舞足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手舉足,舞動跳躍。#語本《詩經.大序》。後亦用「手舞足蹈」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發乎情,止乎禮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儒家對詩歌創作的文學批評觀念。語出《詩經.大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後用以指男女交往應有的規律。如:「情侶約會最好能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要踰矩。」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指提意見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缺點也可以引為警戒。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
嗟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讚美。《詩經.大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形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呈現出的形式、狀態。《詩經.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晉書.卷七七.蔡謨傳》:「而此堂塊然獨存,斯誠神靈保祚之徵,然未是大晉盛德之形容,歌頌之所先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