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帝王虞舜的別稱。參見「虞舜」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帝名。姓姚,名重華。因國號為虞,所以也稱為「虞舜」或「有虞氏」。後來將帝位禪讓給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念、想念。如:「思慕」。《孟子.萬章上》:「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董西廂》卷一:「一時間見了他,十分地慕想他。」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
隱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掩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虞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也稱為「大舜」。
舍己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自己的意見或利益,而尊從他人。《書經.大禹謨》:「稽于眾,舍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也作「捨己就人」、「捨己從人」。
道同志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