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南朝宋時呵羅單國稱宋帝為「天主」。《宋書.卷九七.夷蠻傳.呵羅單國傳》:「揚州城無憂天主,愍念群生,安樂民人」
2.佛經稱諸天之帝為「天主」。
3.天主教徒稱上帝為「天主」。
天主教禮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禮儀一詞是指天主教會敬天的宗教儀式,基督教各宗派稱為「崇拜」或「禮拜」儀式。此名詞譯自希臘文leitourgia,原義是為了民眾的緣故或為了團體的利益,所進行的工程,或公共的計畫。希臘文〔舊約聖經〕用此詞指對上主的崇拜,也指肋未(司祭)的職務,稱基督為leitourgos,意指崇拜禮執行者。最初數世紀說希臘語的基督徒用此詞指教會聖職人員的職務,也指敬大之禮的任何行為。東方教會則用來專指感恩祭(彌撤)。西方(拉丁)教會有很長的時期,以其他的名詞(如divine office or sacred rites等)來指對上主的崇拜禮。到第十八世紀時,才又採用「禮儀」(liturgy)一詞,以...
祭祖(天主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祖或稱對祖先的崇拜是中國人最古老的傳統,被認為是對祖先報本、思恩和盡孝。這種思想是中國人祭祖習俗之主要內涵。為盡孝道而祭祖的方式,雖與天主教的作法不同,但基本上與天主教教義並不相違悖。無論〔舊約〕或〔新約聖經〕都強調要孝敬父母(參見出廾.十二,弗六.一~三)。教會自創始以來就編訂安葬亡者儀式,並在舉行禮儀(彌撒)時追念逝世的親友等。因此利瑪竇來華傳教時,也容許信教者祭祀祖先。但以後來華的方濟會及道明會傳教士卻持相反的意見。問題的癥結不在於祭祖是否應該,而在於祭祖的儀式。反對者認為祭祖的禮儀含有宗教迷信的成分。雙方爭論良久,此即所謂「禮儀之爭」。教宗本篤十四世為了維護教規的一致,於一七四二...
中國禮儀之爭(天主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十六世紀時,天主教以利瑪竇為首,再度傳入我國,首先遭遇的問題,是如何使教義適應中國文化,具體地講,天主教對中國傳統的信仰及禮俗如何適應,哪些應視為宗教性的迷信而應予以揚棄,哪些合乎教義或與教義並不衝突可予以保留,或提升。當時實際遭遇的問題有:對宇宙的主宰應採用何種名稱?對盛行的祭祖及祀孔的禮儀應持何種態度?教友可否遵行,或者應視為宗教迷信,而予以禁止?對這些問題,傳教士們之間有不同的意見。利瑪竇作過詳細的研究之後,認為祭祖敬孔的禮儀並無敬拜偶像的用意,只是一些社會通行的禮儀,因此可以接受。在初期耶穌會傳教士當中,雖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但尚未產生嚴重的衝突。直到日後,即明末清初,道明會士及...
人化(天主的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研究人類的出現,我們不能不參考科學界的發現、哲學界的說法,檢討天主教會由〔聖經〕及傳承而來的觀念,並分辨當今神學思想各種學說的長短。人類究竟何時出現?科學家通常以兩種方法來研究。一是由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形態學、生理學、遺傳學等生物學的不同部門,間接推測人類起始的年代;一是利用放射衰變的原理,直接由化石測出年代。
  美國康乃爾大學天文學教授撒岡(Carl Sagan)把宇宙發展至今約一百五十億年的全部時光編為一年,編成宇宙日曆,於是地球歷史每十億年即相當於宇宙年約二十四天,地球四百七十五年即相當於宇宙年的一秒。按照薩岡教授的推算,人類在第三階段,十二月卅一日夜晚十時卅分...
天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宗教教派之一,因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以別於後來的新教,亦稱之作舊教,或公教,天主教一詞是漢語之譯名。西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東西兩部對峙,羅馬主教成為西部教會領袖。一○五四年東西正式分裂,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部教會自稱公教,即天主教。其特徵為至一、至聖、至公,崇拜天主、耶和華外,尊馬利亞為聖母。天主教會是聖統制,強調信徒必須服從教會權威。也稱為「羅馬公教」、「羅馬教會」。
  在中國,把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關鍵名詞God意譯為「上帝」、「天主」或「神」;此「上帝」、「天主」或「神」是獨一的,也將之認為是集神聖、永恆與無限於一的實體,同時又認為祂也是最高或終極的存在,還是人類和宇宙的創造者、維護者與裁決者。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把「上帝」、「天主」、「神」看成是一位有生命、有位格、有慈愛、有公義的存在體,祂是歷史的主宰者和統治者,對於世界的子民,因為犯罪之故,而有其獨生子耶穌基督的受死及復活,完成了兼顧公義與慈愛的救贖計畫。
  由於上帝與神兩詞在中國古已有之,天主教早期來華的傳教神父認為God豐富的原意不是上帝與神所能涵蓋的,還曾狹化並混淆God之原意,...
天主教(公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也稱公教。西元一一七年安提阿(Antioch)的主教依納爵(Ignatius)已用公教稱呼基督所創立的宗教。以後尼西亞(Nicaea)及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公會議(Councils, 381)將之列為當信的道理,而在信經中有「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一條,一直沿用至今。何謂至公?這一稱呼與各基督教會及與天主教又有怎樣的關係?茲分段敘述:
1.公教一詞的原意公教一詞所指首先是一個特質,說出教會性質的普遍性;天主在耶穌基督書上所開展的救世大業概括整個受造的起始和終結,涉及人的生命和死亡;教會是在全部歷史及整個世界中代著基督的臨在;教會既是救恩的...
樞機 (天主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樞機」所譯的西名原字能與二個拉丁字有關係。一是Cardo意即樞紐,「樞機」是根據此一拉丁字而譯的中名。另一是incardinare,假使根據此一拉丁字來譯,那麼「樞機」便不適合了(其義見後文)。今天「樞機」的中譯已經固定,俗稱「紅衣主教」,由於樞機的禮袍是紅色之故,象徵為主殉道流血的信仰。
  樞機是很早便保留在天主教的職務,由教宗擢陞,其學識和道德,以及辦事才智應超群出眾。按照一九一七年頒布的天主教法典,樞機至少該是司鐸;之前無此規定,中古時代教友也有擢陞為樞機的。但一九八三年天主教法典頒布之後,擢陞樞機應該祝聖為主教,雖然可以豁免。
  樞機組織為團,有團長與...
天主教聖心大學(義大利米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聖心大學乃依一九二○年聖公理教會(Sacred Congregation)之教令,於一九二一年冬正式開辦;初僅具社會科學與哲學,而今已是校地散布四地區(Milan, Rome, Piacenza, Brescia),學生數逾二萬二千人,教師數逾二千人之大學。自認一貫學風為表達之自由,與讚美天主,為一宗教氣氛濃郁之學府。該校於一九二四年獲義大利政府認可後,始授予學位(degree)與證書(Diploma)。
  該校所分處之四個地區,各有其學院:
  1.米蘭(Milan):行政中心(main headquarters),並有法律、政治、經濟商業、文哲(letter...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