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15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上。如:「把電燈泡安上,客廳的裝潢就完成了。」「把這皮帶安上,機器就可以運轉了。」《醒世姻緣傳》第一四回:「又想要奉承人,須要叫他內裡喜歡,一個罈內安上了一付五兩重的手鐲,一個罈裡放上每個一錢二分的金戒指十個,使紅絨繫成一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上。如:「不要隨便把人安上罪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 〔注解〕 (1) 繇:音|ㄡˊ,通「由」。 (2) 權譎:權謀、詭詐。 2、「附會」:《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太史公曰:袁盎1>雖不好學,亦善傅會2>,仁心為質,引義忼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鼂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讎,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注解〕 (1) 袁盎:西元前?∼前148,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上。如:「栽牙刷」、「栽贓」。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唐山過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背景2 偷渡名詞3 相關俗語4 參考書目 背景雖然臺灣在1684年納入清朝版圖,清朝政府卻因為治安上的考量,禁止中國內地居民移民臺灣。清朝政府對於違禁偷渡的處罰規範相當嚴厲,不但協助偷渡的船戶與偷渡者要受罰,失職官員也須接受處份。但是移民臺灣的嘗試始終沒有消失,反而是偷渡者千方百計逃避關口檢驗、渡過艱險的黑水溝(今臺灣海峽),也因此造成許多慘劇。(註1) 偷渡名詞灌水:許多中國內地窮困人民渡海到臺灣謀生,卻因為鮮有積蓄而難以回鄉,家鄉的父母妻子急需給養卻礙於渡臺禁令,常有人鋌而走險,賄賂船戶冒名偷渡。女姓偷渡者會...
穿鑿傅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 〔注解〕 (1) 繇:音|ㄡˊ,通「由」。 (2) 權譎:權謀、詭詐。 2、「附會」:《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太史公曰:袁盎1>雖不好學,亦善傅會2>,仁心為質,引義忼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鼂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讎,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注解〕 (1) 袁盎:西元前?∼前148,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
孝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
簡大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獅之死以悲劇性的結局落幕,因此引發人們的憐惜, 認為其抗日行為應屬「義舉」,於是在他的土匪面貌外再安上一個「民族英雄」的面具。然而根據文獻所載,簡在清代臺灣已是一個據地為王的豪強土霸,在清抗清,在日抗日,「反政府」是其一貫作為。鄉民從自身受迫體驗出發,因為觀察視角不同,而有正反評價重疊交織於簡大獅身上。(註4)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107。註2. 臺灣歷史辭典 - 十八畫 - 簡大獅 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