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定律     
瀏覽人次:1648 收藏人次:130207
1.一定的規則。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詩:「詩無定律君應將,醉有真鄉我可侯。」
2.制定法則。《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魯恭》:「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順物性命,以致時雍。」
桑代克學習三定律     
瀏覽人次:26287 收藏人次:867801
桑代克的學習三定律即是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Thorndike’s Laws of Learning)。桑代克根據「迷籠中的貓」實驗,提出聯結學習理論。貓在迷籠中學會拉環取食前,有多次嘗試行為,初次正確行為是偶然的,經過重複歷程後,貓學會立即拉環做出正確反應。其理論又稱為聯結主義,不採取刺激代替的原理去建立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動物多項反應中,選定欲增強者,在個體每次反應後給予獎賞,從而加強其以後重複出現的機會。更進一步,桑代克提出影響刺激與反應關係建立的法則有三: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練習律是刺激與反應的連結,隨練...
莫非定律     
瀏覽人次:24135 收藏人次:846686
莫非定律 莫非定律是關於事情如何出錯的幽默規則,簡練地揭露了「人生總難事事順遂」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切從莫非原始定律發展出來:會出錯的事,一定出錯。(If some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主要指的是一種凡事不需期望過高的態度。 莫非定律被西方國家所經常性使用,...
熱力學定律     
瀏覽人次:5093 收藏人次:0
  用來描述熱力系統有關性質之間的基本定律,包括有:
  1.熱力學第零定律--當兩物體皆與第三物體有相同溫度時,則此兩物體亦具有相同的溫度。
  2.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能夠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它僅是由一種能量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而已。
  3.熱力學第二定律--敘述著功可完全轉換成熱,但是熱並不能完全轉換成功。也就是無法製造一個效率是百分之百的熱機,也無法讓低溫物體自動地傳熱到高溫物體。自然界存在著由有序到混紊的反應,也就是朝向熵(entropy)增加的方向進行。
  4.熱力學第三定律--當物質本身的溫度趨近於絕對零度時,所有物質...
歐姆定律     
瀏覽人次:3355 收藏人次:0
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所發明,說明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的電流成正比,關係式以 V=IR表示,其中V是電壓,I是電流,比例常數R是電阻。
氣體定律     
瀏覽人次:2864 收藏人次:0
  早期研究氣體的壓縮性(或膨脹性)時,發見氣體所佔的空間(或容積),和氣體的溫度和壓力很有關連,因此就提出下列理想氣體(ideal gas)的三個氣體定律
  1.波義耳定律(Boyle's law):設溫度保持不變,則相同質量的理想氣體的體積,與所受的壓力成反比,即:
  
  2.查理定律(Charles' law):設壓力保持不變,則理想氣體的溫度增高1°C時,其相同質量理想氣體的體積,將增加在℃體積時的1/273。即:
  
  式中,t 為攝氏溫度;T 為絕對溫度;V0為0℃時的體積;V 為同樣質量在t℃時的體積;K1是比...
朗伯-比爾定律     
瀏覽人次:2765 收藏人次:0
  朗伯-比爾定律簡稱為比爾定律,常被運用於光學分析方法,以決定樣品中溶解物質之濃度。溶解物質對光的吸收度與其濃度及光通過該吸收介質所經之路徑長度成正比。比色法即利用比爾定律來定量溶液中特定物質之濃度。
  A=εbC
  A:吸光度
  b:光徑長
  C:溶液濃度
  ε:該物質之吸光係數
帕金森定律     
瀏覽人次:2447 收藏人次:0
目錄1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定義2 例證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定義乃是一管理學的理論,該理論指出科層制度的缺陷便是無止盡的擴張,機關首長均喜好增加部屬,使組織越來越大,此即一般機關組織之中常見的「建立王國」現象。(註1)此種現象乃是肇因於組織為能夠回應外在環境的變因及需求,自早先的人手不足而逐漸增加員額,而為容納更多人員,開始擴張更多組織部門、增加層級,最終導致組織虛大,其中便產...
慣性定律     
瀏覽人次:2243 收藏人次:130208
任何物體不受外力時,必保持它原來的運動狀態,靜止者保持靜止,原來運動者繼續做等速直線運動,此稱為「慣性定律」。也稱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瀏覽人次:1898 收藏人次:0
  研究熱作為不同於功的另一種能量傳遞方式的本性,它反映了熱總是從高溫傳到低溫而不能從低溫傳到高溫這一經驗事實。
  第二定律有兩種說法:沒有一種熱機可以在完成一個循環過程以後,僅僅從外界吸熱,並把這些熱流完全轉變為對外界所作的功-卡爾文(Kevin)和蒲朗克(Planck)的說法。沒有一種致冷機,在完成一循環過程後,能夠把熱流從低溫,熱庫抽到高溫熱庫去,而不需要外界對它作功-克勞秀士(Clausius)的說法。
  第二定律最好是用熵來表述。對於可逆等溫過程,在溫度為T時,系統在吸收熱量Q的過程中,熵從初態的S1變到終態的S2,熵的增加量等於系統吸收的熱量與其熱力學溫度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