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寒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冷暖。《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故魯工不知寒溫之節,輕重之量,以害正生。」《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苟目能辯色,耳能辯聲,口能辯味,體能辯寒溫者,將皆以脩絜為諱惡。」
2.見面時彼此問候生活起居,或泛談氣候寒暖等的應酬話。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陽羨書生》:「仍與彥敘寒溫,書生臥欲覺。」《紅樓夢》第九二回:「彼此相見,敘些寒溫。」也作「寒暄」、「暄涼」。
別後寒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們重逢相聚時,互相問候的應酬語。《紅樓夢》第六六回:「大家一齊相見,說些別後寒溫,便揀個酒店歇下,敘敘談談。」
寒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套應酬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先寫下幾句寒溫序,後題著五言八句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冷不熱。如:「溫暖」、「溫水」、「溫帶」。漢.王充《論衡.寒溫》:「近水則寒,近火則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冬時天氣冷的季節。與「暑」相對。如:「寒假」、「寒暑易節」。
冷。如:「寒冷」、「寒流」、「寒帶」、「寒意」、「酷寒」、「天寒地凍」、「飢寒交迫」。
害怕。如:「心寒」、「膽寒」。
貧窮、窮苦。如:「清寒」、「寒門」、「寒苦」、「貧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排出汗水或大小便。如:「小解」。漢.王充《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於路只推腹痛難忍,幾遍要解。」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張鷟《朝野僉載》稱唐初已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其源流始末,則劉師退先生所述為詳。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軀幹短小,貌如五六十人。衣冠不古不時,乃類道士。拜揖亦安詳謙謹,寒溫畢,問枉顧意,師退曰:「世與貴族相接者,傳聞異詞,其間頗有所未明。聞君豁達,不自諱,故請袪所惑。狐笑曰:「天生萬物,各命以名,狐名狐,正如人名人耳;呼狐為狐,正如呼人為人耳,何諱1>之有?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諱人之惡,狐何諱狐之惡乎?第言無隱。」 〔注解〕 (1) 諱:音ㄏㄨㄟˋ,有所隱避的事物。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縱過飾非注音︰ㄗㄨㄥˋ ㄍㄨㄛˋ ㄕˋ ㄈㄟ漢語拼音︰zòng guò shì fēi釋義︰放任自己犯錯,並掩飾過失。見「文過飾非」條。 01.漢.王充《論衡.寒溫篇》:「父子相怒,夫妻相督,若當怒反喜,縱過飾非,一室之中,宜有寒溫。」 參考詞語︰飾非文過注音︰ㄕˋ ㄈㄟ ㄨㄣˋ ㄍㄨㄛˋ漢語拼音︰shì fēi wèn guò釋義︰猶「文過飾非」。見「文過飾非」條。 01.《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母兵諸葛鄧鍾傳.鍾會》引三國魏.鍾會〈母夫人張氏傳〉:「孫氏辨博有智巧,言足以飾非文過,然竟不能傷也。」 02.唐.劉知幾《史通.卷七.曲筆》:「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
寒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面時彼此問候起居或泛談氣候寒暖之類的應酬話。《儒林外史》第一○回:「彼此謙讓坐下,寒暄已畢,擺上兩席酒來。」《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欽差同他們寒暄一番,就提起學生的事來,懇他們二位設法。」也作「寒溫」、「暄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責備。如:「督過」。漢.王充《論衡.寒溫》:「父子相怒,夫妻相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