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9.92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人類一切活動所指向的人或事物。如:「研究對象」。
2.戀愛的另一半。如:「他最近找到了好對象。」
[人是教育的對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K.D. Uschinskii)於一八六二至一八六七年在國外考察教育期間寫成了〔人是教育的對象〕兩冊,副標題是教育人類學初探;於一八六七和一八六九年出版。該書分成生理篇與心理篇,共有五十一章。
  生理篇共有十七章,探討對有機體的認識,有機體的需要、感官的作用、神經系統、習慣等。
  心理篇共有三十四章,分三部分:
1.意識:包括意識、注意、記憶、遺忘、想像、概念、判斷、推理、精神等。2.感知:包括感知、意向、滿意與不滿意、嚮往感與厭惡感、憤怒與善良、恐懼與勇敢、羞恥感與自滿感、相似感與區別感、緊張感與期待感、意外感與受騙感、疑惑感與信心感...
實質對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質對象是與形式對象相對的概念。指研究對象本身是一個具有獨特性與不可齊一性的主體。
  實質對象在存有上的不可化約性,在教育學研究中有其重要的意義。受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典範的影響,認為掌握法則可以了解教育的意義。在其中即預設了所有對象的抽象性,而忽略了具體存有的涵意。因此自然科學方法是否能無限地運用到人文現象之研究中,引起了精神科學在方法論上的反省。文德爾班(W. Windelband)於一八九四年發表的〔歷史與自然科學〕,李克特(H. Rickert)在一八九六年之〔自然科學觀念形成的界限〕及一八九九年之〔文化科學與自然科學〕中,均主張自然科學和文化科學或歷史科學之研究方法應有區...
弱智學校招生對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弱智學校招生對象是指適合於進弱智學校就讀的智力殘疾者。在中國大陸,弱智學校的招生對象目前主要是輕度智力殘疾兒童。根據一九八六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經國務院批准印發的智力殘疾標準,輕度智力殘疾的標準為:IQ值在五十至七十或五十五至七十五之間(其中50至70為韋氏量表測定的智商值,55至75為蓋塞爾量表測定的智商值),適應行為能力低於一般人的水準;具有相當的實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擔一般的家務勞動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創造性;一般在指導下能適應社會,經過特別教育,可以獲得一定的閱讀和計算能力;對周圍環境有較好的辨別能力,能比較恰當地與人交往。有條件的學校作為試驗也可招收少量中度智力殘疾...
形式對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對象是德國教育學者布瑞欽卡(W. Brezinka)所提出的觀點,認為教育研究是以形式對象為探討的主題。因由經驗與分析的教育科學出發,因此形式對象即成為抽離了具體情境的研究對象
  布瑞欽卡認為形式對象是教育事實中的一部分,有別於實質對象,具有能夠在抽離時空向度的條件下,對個別事件作原子論式的處理,且就整體來看仍具有因果法則關聯性的特色。因此他企圖由簡化的形式對象所具有的特質出發,建構出整體教育理論所具有的法則性。如此教育現象便能簡化在一個單一的法則下來解釋,而教育實踐則是理論運用在技術上的可能性問題。但這樣的論點在實際教育情境中仍有再討論的必要。因為即使將教育情境簡化為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動作的對象。如:「他對你說什麼?」、「我對環境不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詞:(1) 相當於「因」,表示原因。[例]為什麼你不贊成明天開會? (2) 相當於「替」、「給」,表示關切的對象。[例]為民服務、為國增光 (3) 相當於「對」、「向」,表示行為的對象。[例]這點小事不足為外人道。 (4) 相當於「為了」,表示行為的目的。[例]這次義演是為勸募救災基金而舉辦的。
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典辭典是為詞語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在東方社會中,詞典收詞為主,也會收字。為了配合社會發展需求,詞典收詞數量激增並發展出不同對象、不同行業及不同用途的詞典。隨着吸收百科全書的元素,更有百科辭典的出現。辭典歷史:前3世紀,第一部中文字典《爾雅》面世。2世紀,說文解字。1716年,康熙字典成書。1908年,即清朝光緒三十四年《辭源》的編纂工作正式開始,並由方毅、杜亞泉、孫硫珍、張元濟、傅運森等共50人先後參與。終於在1915年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成為中國第一部辭典。1915年,中華書局準備編寫大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介詞:(1) 相當於「跟」、「和」,表示交與的對象。[例]與虎謀皮 (2) 相當於「跟」、 「隨」,表示依循的對象。[例]與日俱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