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72 ms
共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差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官府分派給人民的勞役。《舊唐書.卷一八.宣宗本紀》:「官健有莊田戶籍者,仰州縣放免差役。」《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子丕繼業,差役甚重,東西驅馳,未有寧歲。」
2.原指衙門中的公差。後亦泛指供差遣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四齣:「小生扮差役上。」《紅樓夢》第六○回:「可巧這柳家的是梨香院的差役,他最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一干人比別的乾娘還好。」
|
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分別、區別。如:「差別」、「差異」、「相差」。
錯誤、缺失。如:「誤差」、「差池」、「差錯」。
尚可、大致可接受。如:「差可」、「差強人意」。
兩數相減的得數。如:「二是五減三所得的差。」
區別。如:「差得多」。
不好。如:「差勁」、「表現太差」。
派遣。如:「差遣」、「差使」。
被指派從事某種工作的人。如:「信差」、「郵差」、「欽差」。
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差事」、「出差」。
參差:雜亂不整齊。如:「參差不齊」。
|
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人使喚做事的人。如:「僕役」、「差役」。
|
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驅遣、差役的人。如:「役卒」、「隸卒」、「販夫走卒」。《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
|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奉陰違」就是表面上裝著遵守奉行,私底下卻違反不照辦。這句成語常用來描述官場中人物。例如明代范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中建議大力興革當時官富民貧、官逸民勞的缺失。他認為一切差役都應歸之於官,由官員募員負責。如此一來,每項工作都有經手負責的官員,自會留心。無論是收入的金錢、倉庫的糧食、各項送往迎來等等所需必是一清二楚,不容造假。這種做法官民兩蒙其利,唯一會抱怨的就只有原來幫忙官員操控一切的小吏。但是國家設官,本就不是為了這些人。因此假如有官員仍然和這些小吏私相勾結,對法令表面遵循,私底下卻私心亂法的,要立即予以彈劾。相信從此以後,百姓只要依法納稅,就可以足不進官府,眼不見那些苛擾的小吏了。每天安...
|
雞犬不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盡所有,但最後仍是死的死,逃的逃,偌大的村子只剩這麼幾戶,我們以捕蛇為業的倒是得以倖存。每當凶狠的差役大呼小叫,在村裡到處騷擾破壞,搞得雞飛狗跳時,看到瓦罐裡的蛇安然無恙,我就可以放心。只要小心餵養,把牠繳納抵稅後,我就能靠自己栽種的作物安然度日。您看!我一年只須兩次面對死亡的威脅,與那些每天活在恐懼中的鄉親相比,實在幸運得多,還有什麼可怨的呢?」柳宗元藉捕蛇人之口,諷刺朝廷的苛政,勾畫魚肉鄉民者的嘴臉,文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一段,生動刻畫了得勢者的可惡與人民的無助可悲。後來「雞犬不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被嚴重騷擾。
|
東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東到西。《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子丕繼業,差役甚重,東西驅馳,未有寧歲。」也作「西東」。
|
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指衙門中掌管緝捕的差役。如:「捕快」。
|
無濟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濟於事」原作「無補於事」。北宋時,宰相王安石變法維新,以改革政治。在他實行的諸多新法中,有一項免役法,是以貧富為標準,將百姓分為五等,按等級向政府繳納「免役錢」,得以免服差役。而本來不用服役的,像是權貴階級、僅有獨子或女人的人家以及僧侶等,則須繳「助役錢」,政府即用此錢來募兵。當時的大臣劉摯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並針對這項免役法寫了一篇文章給皇上。他認為這樣的措施簡直跟斂財沒有兩樣,人民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負擔也很重了,還要繳這種錢。他央請皇上多替人民著想,也多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因為近來常有官員因進諫遭到革職,他便問皇帝:「難道這些人的話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嗎?」原文的「無濟於事」可能就是「無濟...
|
驚心動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示兒帖〉:「每讀《易》至此,未嘗不驚魂動魄,心膽墮地也。」
02.《老殘遊記.第一六回》:「底下差役炸雷似的答應了一聲『嗄』,夾棍拶子望堂一摔,驚魂動魄價響。」 參考詞語︰動魄驚心注音︰ㄉㄨㄥˋ ㄆㄛˋ ㄐ|ㄥ ㄒ|ㄣ漢語拼音︰dòng pò jīng xīn釋義︰即「驚心動魄」。見「驚心動魄」條。
01.《庚子事變文學集.都門紀變百詠》:「動魄驚心三十天,槍聲不斷砲聲連。」
02.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秀水所稱,光彩煥發,動魄驚心,即九、十兩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