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4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已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經歸還。如:「你租賃的車已還,退回押金。」《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有時撞著,情知中計,卻是房契已還,當日一時急促中事,又沒個把柄,無可申辨處。」《紅樓夢》第五回:「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2.以來。如:「自滿清中葉已還,西風東漸,對我傳統文化造成重大的衝擊。」《舊唐書.卷一九六.吐蕃列傳下》:「史臣曰:『戎狄之為患也久矣,自秦漢已還,載籍大備,可得而詳也。』」唐.陳鴻《長恨傳》:「揖方士,問:『皇帝安否?』次問天寶十四載已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仍然、依舊。如:「我還沒做好。」、「小明還是老樣子。」
更。表示程度。如:「今天比昨天還熱。」
再。表示繼續、重複。如:「病雖好了,還得休息才行。」
勉強夠得上。如:「還算可以」。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的語氣。與「真」連用。如:「他還真來!」、「你還真有辦法。」
或者。表示有所選擇的語氣。如:「你要咖啡,還是紅茶?」
歸回、交回。如:「還書」、「還錢」、「交還」、「還政於民」、「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返回、回來。如:「還鄉」、「生還」、「往還」。
恢復、回復。如:「還俗」、「還原」、「還我本來面目。」
回報、報復。如:「還禮」、「還擊」、「以牙還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過去之詞。如:「已經」、「已然」。
停止。如:「雞鳴不已」、「讚美不已」、「後悔不已」、「不能自已」。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相類似或可比擬的。《舊唐書.卷一二○.郭子儀傳.史臣曰》:「自秦、漢已還,勛力之盛,無與倫比。」也作「無與為比」。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1>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注解〕 (1) 識性:佛教中指起認知作用的本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借人財物未還或該給而未給。如:「欠帳」、「欠薪水」。《紅樓夢》第五回:「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獨當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閒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1>下馬踞鞍2>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弃之,誰可與共功者?」良3>進曰:「九江王黥布4>,楚梟將5>,與項王6>有郤7>;彭越8>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9>可屬10>大事,當一面。即欲捐11>之,捐之此三人,則楚12>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
狼性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它的使命,也就是淘汰劣者,讓生物鏈趨向平衡。 一、臥薪嘗膽、忍辱負重  狼不會為了所謂的尊嚴,在自已還弱小時,去攻擊比自已強大的動物。  我們打工族或創業者更在懂得我們必須有個成長過程。領導者必須懂得從小到大是一個對偉大原則的養育過程,是一個結果導向的犧牲過程。為捍衛偉大原則,為把偉大原則養育成支撐你的企業的支柱,我們要像母親一樣勇于犧牲。 二、整體至上  狼的嚎叫,是向它的群體散布一個信息,我們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團隊。  作為領導者,你的使命是讓員工聽到公司強大的聲音中也有你的一部分、更有他的一部分,離開了整體就沒有自...
急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緊急、緊迫。《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有時撞著,情知中計,卻是房契已還,當日一時急促中事,又沒個把柄,無可申辨處。」
房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房屋所有權的契約憑據。《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有時撞著,情知中計,卻是房契已還,當日一時急促中事,又沒個把柄,無可申辨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