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1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干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涉政事。《三國演義》第一回:「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的事情。如:「政事」、「政治」、「從政」。
公家機關的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任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勞任怨」係由「任勞」及「任怨」二語組合而成。 「任勞」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刺權》。漢昭帝始元六年,郡國賢良文學之士在討論鹽鐵官營等政策同時,也強調公卿必須「蒙其憂,任其勞」,負起整飭吏治的重責。 「任怨」則出自《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元帝時石顯竊權干政,十分得勢。他了解自己樹大招風,深怕元帝一旦聽信左右抨擊自己,就危險了。所以,他採取預防措施。因為石顯常出宮到各官署辦事,所以他就向元帝請求:「有時出宮辦事,回宮太晚,宮門已經關閉,我可不可以說奉陛下之命,請守吏開門?」元帝允許。有一天,石顯故意回來得很遲,宣稱元帝詔令,喚開宮門。不久,果然有人上書控告石顯,假傳聖旨,私闖宮門。元帝...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博學多才,有氣節操守,不同流合汙,多次辭退朝廷的徵用。他曾縱論時弊,建議皇帝應該壓制外戚、罷退宦官、用人唯才,但沒有受到採納,於是便到漢中隱居起來。這次梁商請他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侯,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鯁:比喻正直。鯁,音ㄍㄥˇ。 (3) 疾:憎恨。 (4) 黨錮之獄: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錮,音ㄍㄨˋ。 (5) 訖:窮盡、消滅。 (6) 朋比:一群人彼此勾結集黨營私。 (7) 構毀:設計陷害、毀謗。
黨錮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
宦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監。舊時宮中侍奉君王及其家屬的官員,由閹割後的男子充任。[例]歷史上常有宦官與外戚干政而導致朝代滅亡的例子。 △太監、宦者、宦侍、寺人、閹人
東林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中於門戶報復。宦官沉寂不久,有再度猖獗,總攬了朝廷的軍、政和財政大權。黨派之間的鬥爭、報復和宦官的干政,將明末的官僚體制一步一步帶到土崩瓦解的局面,明帝國的亡國之期,已經屈指可數。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東林黨爭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207-209。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軍人有188人。即使不是軍人出身的也一定要獲得軍方庇護才得以執政。換言之,軍人政府、軍事政變、軍隊干政和軍人犯罪,一直是拉丁美洲人民綿延不斷、揮之不去的夢魘。馬奎斯在《獨裁者的黃昏》中,以一種「隨性藝術」的手法,將句法、時間、歷史與地理交錯運用,採用螺旋結構和多重獨白的方式,刻畫出拉丁美洲獨裁者荒淫無度、罪惡滿貫的一生。馬奎斯其他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說《沒有人寫信給上校》(No One Writes to the Colonel, 1968)、《樹葉風暴》(Leaf Storm, 1972)、《純真的艾倫蒂亞》(Inno...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