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6.28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正和諧、調和。《左傳.昭公元年》:「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
2.安定、平穩。如:「近來局勢平和。」《隋書.卷二○.天文志中》:「斗星盛明,王道平和,爵祿行。」
平和恬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順恬靜。《紅樓夢》第五五回:「便添了一個探春,也都想著不過是個未出閨閣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前便懈怠了許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凹凸、不傾斜、無高低之分的。如:「平坦」、「水平」、「平滑」。
均等。如:「平等」、「公平」、「平衡」。
普通、尋常、不特別。如:「平凡」、「平常」、「平淡無奇」。
安舒無事。如:「平安」、「太平」、「和平」。
冷靜安定。如:「心平氣和」、「平心靜氣」。
止息、使安定。如:「平息」、「平亂」、「平定」。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又分為陰平、陽平。如「東」、「江」、「文」、「凡」等。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廳」。 (15) 顧:回頭。 (16) 鈴下:漢代縣級屬吏,職掌內容不詳。 (17) 夷懌:平和喜悅。懌,音|ˋ。 (18) 瘳:音ㄔㄡ,病癒。〔參考資料〕 《晉書.卷四三.樂廣列傳》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才能。《三國志.卷六二.吳書.胡綜傳》:「沖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良善平和。如:「慈祥」、「祥和社會」。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江西通志.卷七一.人物志.傅孟春》:「傅孟春,高安人,嘉靖進士。授常州府推官,累官刑部侍郎。先是督北畿學政,時尚操切,孟春獨以寬著。……生平和易,若於世油油然而中實涇渭分明,有大臣之度。」
好逸惡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貪圖安逸而不願勞動。出現「好逸惡勞」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恬淡、平和。唐.崔融〈報三原李少府書〉:「撤函敷紙,恬神靜諷。」唐.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詩:「蔡侯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