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1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廢棄物清理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廢棄物清理法規包括母法廢棄物清理法及其他相關子法。母法於民國63年7月26日制定公布。嗣於民國69年4月9日第一次修正、民國74年11月20日第二次修正、民國77年11月11日第三次修正以及民國86年3月28日完成第四次修正。目前全法分六章共三十六條,其架構包括:第一章,總則;第二章,一般廢棄物之清理;第三章,事業廢棄物之清理;第四章,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之管理;第五章,獎懲;第六章,附則;立法宗旨即為第1條(制定目的及適用範圍):為有效清除、處理廢棄物,改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特制定本法。其相關之子法主要包括有:廢棄物清理法台北市施行細則、廢棄物清理法高雄市施行細則、以及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掉不用。如:「棄置」、「放棄」、「拋棄」、「丟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澄澈、乾淨、純潔。如:「清澈」、「清朗」、「清亮」、「清潔」。
高潔、廉明。如:「清望」、「清高」、「清白」、「清操」、「清廉公正」、「清官難斷家務事」。
寂靜。如:「清靜」、「冷清」、「清幽」、「清閒」。
秀美。如:「清麗」、「清雅」、「眉清目秀」、「清秀佳人」。
詳細、明白。如:「清楚」、「清晰」。
了結。如:「清帳」。
整理。如:「清理」、「清掃」、「清除」、「清倉」。
單一的。如:「清唱」、「清一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不用。如:「報廢」、「廢除」、「廢止」、「半途而廢」。
沒有用處的。如:「廢紙」、「廢話」、「廢水」、「廢物利用」。
肢體殘缺或功能不健全。如:「殘廢」。
衰敗、毀壞。如:「百廢待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訪求。如:「物色」。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物理:A>事物之理。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廢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失去利用價值而捨棄。《書經.康誥》「天惟與我民彞,大泯亂」句下漢.孔安國.傳:「天與我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廢棄不行,是大滅亂天道。」
清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治、平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彊。」
2.整理、處理。《文明小史》第四十二回:「但是這些書一齊出在上海,總得請制憲下個公事給上海道,叫他幫著清理清理才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五回:「不料當到第三年上,忽然來了個九省欽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財賦。」
3.明白事理。《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桓階等傳.評曰》:「臻毓規鑒清理,咸不忝厥職云。」《陳書.卷二十四.周弘正傳》:「觀汝神情穎晤,清理警發,後世知名,當出吾右。」
理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義理和章法。多指寫作文章。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五.藝文》:「觀其字音韻次序,皆有理法,後世殆不以其為燕人也。」《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文章總以理法為主,任他風氣變,理法總是不變。」
2.規矩和禮法。《水滸傳》第三三回:「量劉高不才,頗識些理法。」《紅樓夢》第九○回:「那金桂素性為人毫無閨閣理法,況且有時高興,打扮得妖調非常,自以為美,又焉知不是懷著壞心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