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2.05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形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西元前四世紀由亞里斯多德首創,是討論所有事物的共同點及此共同點所具有的特性。研討的對象包括了超物質、超感覺或超現象之物。如:「確定事物的真實本質,是形上學的目的。」也稱為「本體論」、「第一哲學」、「形而上學」、「實體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狀況。如:「地形」、「形勢」。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習的最高境界。《文子.道德》:「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
2.到校上課或入學念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到了六七歲,又要送他上學,延一個老成名師,擇日叫他拜了先生。」《紅樓夢》第二回:「近因女學生哀痛過傷,本自怯弱多病的,觸犯舊症,遂連日不曾上學。」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論是我們的情緒發用或行動表現,都應謹守中庸之道,而過猶不及都不可取。儒家談中庸有一套上通天道的道德形上學基礎,與之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卻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特徵,即任何道德的德行都必定展現出不偏不倚的中道,否則不成其為德行。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行為或情緒表現的中庸是相對由個人來取決的,可是這並不是任意的取決,而是根據所有人共通的理性,而具體可以作為請教的對象,則是具有實踐智慧的有德者。這也意味著道德有其客觀的標準,而此一標準取決於有德行者的理智判斷。亞里斯多德德行論倫理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連的關...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則包括無意識。心理學上關於本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上學。 超我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 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經濟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物理學與動物學。在哲學方面,撰寫了美學、倫理學、政治學、形上學、心理學、修辭學與神學。他還研究了教育、外國習俗、文學與詩學。後人根據他留下的著作所編輯而成《亞里斯多德全集》就像一部百科全書,實際上涵蓋了古希臘世界(同時也是西方古文明世界)人類所有的知識。亞里士多德之父是馬其頓的宮廷御醫,他本人有是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年幼十三歲時的東征西討,所向無敵,雖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三十三歲,但為表示對亞里士多德的崇敬,乃下令軍士在遠征時看到的奇花異草及珍...
邏輯實證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析運動的主張,也稱為邏輯實證主義。論點理論立場或旨趣包含三個矢的和面相,這即是經驗主義、語言分析和反形上學。前兩個項目可以放在一起說,涉及命題、意義、實證這幾個概念。先說命題的意義一方面,但這仍離不開實證或證實的問題。即是說,命題本身須是有它的意義,而這意義有取決於他的檢證、實證方式或模式。所謂實證是展示、具體的表明命題的意思之為真而不為假或偽的條件。這種實證性不一定要是實實在在的檢證,而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證實相關命題的意義是真的。因此,命題意義的可證實性不必是事實性的,而是原則性的。在原則上可以被證實是關鍵。要點哲學本身...
洞穴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內容摘要2 洞穴隱喻3 在教育上的啟示4 柏拉圖的形上學5 柏拉圖的知識論 內容摘要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卷中,以洞穴來說明人追求善的過程。在比喻中,有一群人在地下洞穴裡,四肢被綑綁,其後方燒著一堆火,他們只能看著火光所映射出的影像,其中一人會辨識出其中虛假,走出洞穴接觸陽光。剛出洞穴的人會因為眼睛不適應光源,而無法睜眼分辨事物的真假,因此需要先從影子、水的倒影開始,認識到幻象與真實的差別,之後才能直視太陽,也就是智慧的共相 ─ 善。 洞穴隱喻柏拉圖以洞穴引喻他對真理、知識的看法。他把世界分為觀念界與現象界,而不變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