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5.5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那、那個、那裡。與「此」相對。如:「時」、「處」、「厚此薄」。《戰國策.趙策》:「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橫此大江,淹南汜。」
2.他。如:「等」、「輩」、「知己知」。《史記.卷六二.管晏傳》:「方吾在縲紲中,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贖我,是知己。」唐.韓愈〈師說〉:「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此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起來,那裡落下。形容連續不斷。如:「過年時鞭炮聲此起落,不絕於耳。」也作「此起伏」。
顧此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意這個卻忽略了那個。指不能全面兼顧。《東周列國志》第七六回:「疾雷不及掩耳,顧此失,二城若破,郢不守矣。」也作「顧三不顧四」、「顧一不顧二」。
知己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的了解自己,並能評估對方的實力。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若相持千戰千贏。」《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四回:「好一個劉先鋒,知己知,知進知退。」也作「知知己」。
厚此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厚某一方而冷落另一方。指對人或事不一視同仁,而有所偏頗。如:「政府查緝逃漏稅不宜厚此薄,以免落人口實。」也作「厚薄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與人雙方相互間。《儒林外史》第三回:「魏好古又約了一班同案的朋友,此來往。」《紅樓夢》第四十四回:「不如賠了不是,此也好了,又討了老太太的喜歡。」
2.雙方情形相似。常以疊語方式出現。如:「此,我和你差不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解脫後的境界,為涅槃的異稱。《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
此一時,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的情勢和過去不同。《西遊記》第五一回:「此一時,一時,大不相同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此一時,一時也。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門下,免死溝壑,便為萬幸了。」也作「一時,此一時」。
知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雙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孫子.謀攻》:「知知己,百戰不殆。」《隋唐演義》第一八回:「若憑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來,反惹出禍患,也不是英雄知知己的伎倆。」也作「知己知」。
一時,此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另一個時候,情勢已經不同。比喻時勢不同,情況有別,不能相提並論。《孟子.公孫丑下》:「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三國演義》第二回:「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先生,這叫作『一時,此一時』,你這話談何容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