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後退。如:「兩輛大卡車在窄道上相遇,誰也不願後退。」《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前江油城中,糧食足備。汝等前進可活,後退即死。須併力攻之。」
2.退卻、畏縮。如:「即使面對困難,我們也絕不後退。」
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術上指可使人感覺比實際距離遠的顏色,如青色與暗色系列等。相對於前進色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在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後」、「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子孫。如:「後嗣」、「後代」、「名人之後」。
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後倒行、移動。與「進」相對。如:「後退」、「撤退」、「進退兩難」、「以退為進」、「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末項羽與秦軍戰於鉅鹿,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渡河之後,即將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引申為做事果決、義無反顧。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也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鉅鹿」。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載,東晉時,野心勃勃的前秦苻堅想要征服中原。孝武帝太元八年,他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肥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八萬精兵抗敵。謝玄知道苻堅實力雄厚,若以正面迎敵,必定吃虧,於是決定採取奇襲的戰術。謝玄先要求苻堅的軍隊向後移,好讓晉兵登岸,兩軍決一勝負。苻堅自恃兵多,不疑有他,就答應軍隊後退。混亂之中苻堅中箭受傷,苻融戰亡,在陣後的秦兵以為秦軍戰敗,慌成一團,丟下武器連夜逃跑,沿途只要聽到風聲、鶴鳴,都以為是晉軍來了,結果苻堅的軍隊終於潰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原文中的「風聲鶴唳」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極為驚慌疑懼。
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觀漢記.卷八.吳漢列傳》1>漢與鄧宏俱客蘇弘,弘稱道之。(鄧)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後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如意,漢2>常獨繕檠弓戟3>,閱具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攻具,上賞嗟曰:「吳公差4>強5>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封廣平侯。與蘇茂周建戰,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後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敗,討富平獲索二賊于平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周書.卷二五.李賢列傳》。 (2) 漢:吳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朝。如:「望後退」、「望前看」、「望我點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後退。[例]退卻、卻步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影響到。 (6) 靈:威靈。 (7) 治兵:出兵,指開啟戰端。 (8) 辟君三舍:避開楚軍,後退九十里。辟,音ㄅ|ˋ,通「避」,躲開、迴避。三舍,即九十里,古人以三十里為一舍。 (9) 獲命:得到允許。 (10) 左執鞭弭:左手拿著馬鞭和弓。鞭,馬鞭。弭,音ㄇ|ˇ,沒有裝飾而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 (11) 右屬櫜鞬:右邊佩帶弓箭袋。屬,音ㄓㄨˇ,佩、繫。櫜鞬,音ㄍㄠ ㄐ|ㄢ,裝武器的袋子。 (12) 周旋:輾轉追逐。此指應戰。 ◎2《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公說,乃拘宛春於衛,且私許復曹、衛。曹、衛告絕於楚。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