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2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業感化誘導別人。《韓非子.難一》:「舜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聖人之德化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也不要禁止人怎樣,只是被了他的德化,那非禮之事,人自然不能行出來。」
德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化〕是東漢王符(90~165 A.D.)〔潛夫論〕第三十三篇(卷八)篇名。全篇闡述人君施治的要項在道、德、教、化。人君以道立政,以德含融萬民,以教開啟百姓,以化達到理想。高明的人君治世安民,都是先本後末,不急著治民事,而著重在治民心。治本在治民心,即在道德教化,而不在威刑法令,因此叫「德化」。至於如何施行德化?王符說凡事由己做起,自己做不到的,不勞求別人;自己不能免的,不勉強別人。其次是接士以禮,待人有恩,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多用體貼的心去憂憫人、體諒人。考核確實不隨俗褒貶毀譽。只問善惡,不計貴賤,確守仁、義、忠、信四行,敦德化以脩己,薄威刑以治人,培養純和之氣以化民心,端正容儀行為以...
德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錄-地名-廟宇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羽化: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B>稱得道成仙為「化」。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殄,滅絕。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暴殄天物語出《書經.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指殘害各種生物。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宋.陸游〈廣德軍放生池記〉:「至於後世德化弗行,厲禁弗施,廣殺厚味,暴殄天物。」亦可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紅樓夢》第五六回:「若不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衣服一層,平素不肯穿一件綢衣;兄弟做了上去,請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場大罵,說是暴殄天物。」
風行草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紘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平定三郡,風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誠,乃心王室。」唐.劉禹錫〈為淮南杜相公謝兵馬使朱鄭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驅,猖狂之徒,耹聖澤而悛性,風行草偃,其勢必然。」也作「風行草靡」、「風行草從」、「草靡風行」、「草偃風行」、「草偃風從」。
日新月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鼓勵人民振作、自新。」《詩經》也說:「周朝雖是一個舊的國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卻能自新品德並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國運呈現嶄新的氣象與發展。」因此,君子無不盡力修養自己的品德,以期能達到完善的境界,進而領導國家走向康莊富強。典源只見「日新」,後來更見結合「月異」之「日新月異」一語,用來形容發展或進步快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或新現象。
飛黃騰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今春郎奮身辭白屋,平步上青霄;李春郎飛黃騰達,賴長者恩榮德化。」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