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8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絕望。《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摒除雜念而達到無我的境地。《列子.湯問》:「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
哀莫大於心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人最可悲的事莫過於喪失了良知靈魂,變得麻木不仁。《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斷絕、放棄。如:「死心」。《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共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隋唐演義》第五四回:「古人云:『知足不辱,苟不知足,辱亦隨之。』況又有個才字橫於胸中,即使真正鐘鳴漏盡,遇著老和尚當頭棒喝,他亦不肯心死。」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唐.朱逵〈懷素上人草書歌〉:「于今年少尚如此,歷睹遠代無倫比;妙絕當動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參考詞語︰無有倫比注音︰ㄨˊ |ㄡˇ ㄌㄨㄣˊ ㄅ|ˇ漢語拼音︰wú yǒu lún bǐ釋義︰猶「無與倫比」。見「無與倫比」條。 01.《太平廣記.卷四八四.李娃傳》引《異聞集》:「生聰敏者也。無何曲盡其妙,雖長安無有倫比。」 02.清.馬從善〈兒女英雄傳序〉:「先生少席家世餘蔭,門第之盛,無有倫比。」 03.清.張三禮〈空谷香序〉:「南曲既興,名作亦鮮。〈琵琶〉詞意深摯,質樸高華,無有倫比。」
理情行為治療(REB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以偏概全的說法。)請特別小心這些東西,它們很容易打破。(而非「沒看過這麼笨的人!」「真差勁!粗心死了!好像不打破東西不甘願一樣!」「連個小東西都保管不好,你還能做什麼?」等以偏概全的說法。)具體化的實例情境一般反應合理反映●叫不起床長這麼大了!每天還要人家叫!現在已經7點20分了,該起床了,我不再叫你了。●放學書包亂放這樣書會念得好,我頭切下來給你當椅子坐!請把你的書包放回房間,謝謝!●不做功課現在不好好念書,以後就跟你爸一樣沒出息!你好像不想做功課,是不是有什麼困難?●頂嘴翅膀硬了,居然敢跟我頂嘴。看來你的意見和...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詞義自我振作,不斷努力求進步,一點也不懈怠。息,停止。 用法形容奮勉不懈。 相似詞夙夜匪懈 / 孜孜矻矻 / 專心致志 / 鍥而不捨 / 力行不怠 相反詞自甘墮落 / 玩歲愒日 / 游手好閒 / 醉生夢死 / 自暴自棄 例句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即使目前困難重重,只要大家能自強不息努力奮發,終有突破難關的一天。
失之交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1>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注解〕 (1) 求馬於唐肆:到空的市集買馬。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徑不對,必無所獲。唐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