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忍謙讓。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六.談獻二.魏尚書格言》:「恭謹忍讓,是居鄉之良法。」
吞聲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忍退讓而不作聲。如:「待人處事要適可而止,千萬不能因為別人一直吞聲忍讓,就任性的無理取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有權轉給別人。如:「讓渡」、「轉讓」、「出讓」。
謙退、不爭執。如:「退讓」、「禮讓」、「讓步」。
寬容。如:「我的棋藝差,你讓我三步好了。」
任、隨、許可。如:「別管他了,讓他去吧!」、「我感冒了,媽媽不讓我出去玩。」
躲避。如:「快讓開,車子來了!」
使、令。如:「我讓他去買東西。」
被。如:「這杯茶讓他碰灑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壓制情緒或克服所受的痛苦。如:「忍耐」、「忍辱負重」、「忍痛割愛」、「堅忍不拔」、「忍氣吞聲」。
狠心、不仁慈。如:「殘忍」、「忍心」。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讓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請求原諒。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反而與他結交,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原文中的「刎頸之交」就用來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雖然、儘管。表示容忍讓步。《孟子.滕文公上》:「詩云:『周雖舊邦,其命惟新。』」《韓非子.說林上》:「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負荊請罪」,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
據理力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吞聲忍讓、忍氣吞聲、無理取鬧
唾面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婁師德勸誡弟弟,當別人吐口水在臉上時,不要擦拭,讓它自己乾掉的故事。典出《新唐書.卷一○八.列傳.婁師德》。比喻逆來順受,寬容忍讓。宋.陸游〈聞里中有鬥者作此示之〉詩:「秋毫不能忍,平地尋干戈;唾面聽自乾,彼忿自消磨。」也用來罵人不知羞恥。
一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單純的。[例]人與人之間應作良性溝通,而不是一味的遷就忍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