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80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忘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忘記、遺忘。唐.白居易〈贈蘇鍊師〉詩:「攜將道士通宵語,忘卻花時盡日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沒人指引回頭,忘卻本來面目,便要墮落輪迴道中。」也作「忘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動詞後,相當於「掉」、「去」、「了」。如:「忘卻」、「拋卻」。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一:「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記得、不復記憶。如:「忘記」、「遺忘」、「健忘」、「忘懷」。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胸開朗,精神愉悅。[例]觀賞山水美景,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忘卻煩憂。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引人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受心神的控制,他必須藉著酒才能把自己引領到一種玄妙的境地,喝得爛醉時反而能得到物我兩忘的解放,才能忘卻所有的不滿,拋掉形骸的束縛,真正任心性所為而放縱不羈,故又云:「酒自引人入勝地耳。」後來「引人入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引領人進入美麗玄妙的境地。。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到底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運?」扁慶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他們忘卻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是很容易遭受傷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裝作很有智慧用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方式來突顯他人的汙穢與低下,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高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跛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
醉翁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句。原意為: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喝酒,其實我意不在品嚐美酒,真能讓我忘卻憂愁的是圍繞四周的好山好水啊!醉翁亭景色的鍾靈毓秀,足以讓他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滁人扶老攜幼來遊,也使他得以父母官之心而樂百姓之樂。或許這兩者才是歐陽修所說的「醉翁之意」吧!後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語義被擴大,不一定用在飲酒時意在山水,而是用來泛喻別有用心。
形單影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g dān釋義︰即「形單影隻」。見「形單影隻」條。 01.明.高濂《玉簪記.第二三齣》:「我怎敢忘卻些兒燈邊枕邊,只愁你形單影單,只愁你衾寒枕寒。」 參考詞語︰影隻形單注音︰|ㄥˇ ㄓ ㄒ|ㄥˊ ㄉㄢ漢語拼音︰yǐng zhī xíng dān釋義︰即「形單影隻」。見「形單影隻」條。 01.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五齣》:「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隻形單,我出去有誰來看管。」 02.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一○齣》:「良人已出京都,爭奈山遙水遠。老婦獨居庭院,自憐影隻形單。」 參考詞語︰影單形隻注音︰|ㄥˇ ㄉㄢ ㄒ|ㄥˊ ㄓ漢語拼音︰yǐng dān xíng zhī釋義︰即「形單影...
言猶在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過的話還在耳邊回響。指對人所說的話記憶深刻,不能忘卻。《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