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57.24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信實。《禮記.禮器》:「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文選.劉琨.扶風歌》:「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儘管只有十來家的小地方,裡面也必有講忠信的人。語出《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比喻到處有賢人。《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後取士,是呂尚、周晉不顯於前世也。」《三國演義》第三五回:「豈不聞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
忠信,行篤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忠實誠信,行為篤厚敬慎。《論語.衛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忠信進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在〔近思錄〕中引程明道的話「忠信所以進德,終日乾乾,君子當終日對越在天地。」以為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發。發於心而自盡則為忠,驗於理而不違則為信。忠為內,為始,為本;信為外、為終,為末。忠信是相為內外而始終本末的。道心之微,只有藉著忠信擴充發揚。忠信是誠之用,一心之謂誠,盡心亦是誠。盡心盡力的做事是指十分盡得盡力,如果只盡了七分力,卻仍有三分未盡,也不能算是忠信忠信是指徹徹底底實踐的功夫,因此忠信才能進德。〔近思錄‧卷一〕「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其命於人則謂之性,率性則謂之道,修道則謂之教。……但得道在,不繫今與後,己與人。」即是說人若能不違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誠實不欺。[例]忠信、信實、講信修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赤誠且盡心盡力。如:「忠心」、「忠誠」、「忠實」、「為國盡忠」。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學只要鞭辟1>一作約。近裡,著己2>而已,故「切問而近思3>」,則「仁在其中矣4>」。「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只此是學質美者,明得盡,查滓便渾化,卻與天地同體。其次惟莊敬持養,及其至則一也。 〔注解〕 (1) 鞭辟︰鞭策、激勵。辟,音ㄅ|ˋ。 (2) 著己:從自己身上下功夫。 (3) 切問而近思:審問、慎思立身處世的道理。出自《論語.子張》。 (4) 仁在其中矣:可以知道如何為仁,了解仁的道理。出自《論語.子張》。
色厲內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外厲內荏注音︰ㄨㄞˋ ㄌ|ˋ ㄋㄟˋ ㄖㄣˇ漢語拼音︰wài lì nèi rěn釋義︰猶「色厲內荏」。見「色厲內荏」條。 01.《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內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 參考詞語︰內荏外剛注音︰ㄋㄟˋ ㄖㄣˇ ㄨㄞˋ ㄍㄤ漢語拼音︰nèi rěn wài gāng釋義︰猶「色厲內荏」。見「色厲內荏」條。 01.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太宗至道二年》:「小人則不然,內荏外剛,雖善談忠信,而履行頗僻,所以真偽難辨,然久而必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非、不是。《禮記.禮器》:「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注解〕 (1) 中:同「衷」,內心。 (2) 質:音ㄓˋ,人質。春秋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常互以人作抵押,以取信對方。 (3) 間:音ㄐ|ㄢˋ,挑撥、分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