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患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或受傷而需要醫療救護者。如:「最近流行性感冒猖獗,前往醫院求診的患者很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得、遭逢。如:「患病」、「患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主人問病,曰:『患瘧也。』」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整。人們會使用防衛機制保護自己免於不可接受的思想或衝動,或某些令人焦慮的訊息,無論是正常人或精神病患者皆會在某些行為上使用心理防衛機轉,差別在於程度不同,這是「自我」避免思想及情感失控的方法,而根據每個人的人格特質、經驗或觀念不同,會呈現不同的防禦方式。此概念來自精神分析理論中關於人類思想中存在多種力量進行互相對抗、鬥爭的假說。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轉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礙,過分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機轉也可能帶來心理疾病。目錄1 自我防禦機制的特徵2 分類2.1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2.2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簞食壺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漢.桓寬《鹽鐵論.伐功》:「文學曰:『古之用師,非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民思之,若旱之望雨,簞食壺漿,以逆王師。故憂人之患者,民一心而歸之,湯、武是也。」
未被指示使用內隱記憶,也毫無意識你正使用它們,但內隱記憶仍會因過去的經驗而提升你的學習表現。以失憶症患者的研究而言,他們也能受惠於內隱記憶而學習新的事物。鋼琴家彈奏樂曲時,並不特別記得是在何時或何地學會這首曲子的。同理,籃球選手也不認得是在何時何地精練過這些球技。提取內隱記憶時,並未自覺自己正在「記得」如何做這些事(不需要任何意識努力,就可取得訊息)。內隱記憶主要是反映出先前經驗,對單一腦部子系統所產生的由下往上的(bottom up)無意識效果,也可能影響到幾個有限的腦部子系統之間的互動。 外顯記憶外顯記憶(expli...
投射作用(Projec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應俗諺中的「五十步笑百步」、「龜笑鱉無尾」。臨床心理上也發現病患總是疑心他人欲加害於己,卻是因為患者具有憎恨、仇視他人的念頭,但「恨」是違背超我道德良知監督的,因此將此念頭歸咎於他人,認為「別人先恨他」,那麼他恨別人便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恨我、想害我,所以我才這麼做」總比「不為什麼,我就是恨他、想害他」來的容易讓自己接受!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理防衛機轉。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defense_mechan...
歇斯底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因潛意識中思想感情的壓抑、矛盾衝突所引起的精神疾病。會產生感覺及運動障礙,如感覺異常、過敏、失聲、噁心、嘔吐、顫抖、痙攣及癱瘓等,另外也會出現失憶症、夢遊及多重人格表現等症狀。[例]歇斯底里患者,通常需要同時進行心理和藥物的治療,家人得耐心的陪伴。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