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情。明.張自烈《正字通.心部》:「,情實也。」如:「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的真情。宋.陳亮〈中興五論序〉:「嘗欲輸肝膽,效情,上書於北闕之下。」明.李攀龍〈南京光祿寺少卿涇陽顧先生行狀〉:「誠令維崧等披露情,曉暢事實,章晰誼理,剴篤言辭,皇上一覽而悟,未可知也。」也作「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真情、真誠。通「」。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兩人間相互吸引,而產生的微妙情。如:「來電的感覺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風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采、神情。如:「但願一見先生風情,以遂平生之願。」《晉書.卷七三.列傳.庾亮》:「元帝為鎮東時,聞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見,風情都雅,過於所望,甚器重之。」
2.風雅情韻。如:「大夥兒都聽出這番話中暗藏情意,唯獨當事人不解風情,毫無反應。」清.趙之壁《平山堂圖志.卷六.藝文志四》引清.符曾〈上元後一夕南圻招遊平山堂看月四首〉詩之三:「見說山行不待呼,帽簷花壓笑胡盧。風情未許消磨盡,還有春愁到客無。」
3.風土人情。如:「這家餐廳之裝潢,充滿著異國風情。」
4.風月景色的意趣。
5.人與人彼此間情愛之事。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非是貧姑硬主張。為他年少守空房。觀中怕惹風情事。故使機關配白郎。」《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閙茶肆。」《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料此婦人一定好風情,就留下一兩銀子在屋裡吃酒,和王六兒歇了一夜。」
課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0年代末期,美國又迅速墮入“冰川時代”。面對著新的幻滅,許多人在萬般無奈之中產生了深深的“懷舊”情,社會呼籲“複歸人性”的聲浪日益高漲。正是在這種日趨濃重的“無奈”與“懷舊”社會氛圍之中,人本主義教育應運而生,成為人們新的寄託。社會改造主義課程理論:強調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社會重建將「社會」視為課程的重要實體,學生必須學習社會中的各種面向與問題,如此才有能力去克服阻礙,並創造一個具有正義和公理的理想人類社會。然而傳統課本中的社會學、政治學並不是他們課程學習的內容,他們要學生走入社區,親身去觀察訪談,找出實際問題所在,並...
魅力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魅力領導1.1 魅力領導的核心1.2 魅力型領導的特徵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魅力領導  魅力領導(Charmstic Leadership)可說是轉化領導的一部分,乃領導者利用本身的魅力,讓成員對領導者產生情及模仿對象,以增強部屬的自尊和自信心,進而提升團體的效能。(陳嘉陽,2012)  最早「魅力」(charisms)一詞是德國一位社會學家偉伯(MaxWeber)在20世紀初時提出,意指領導者對下屬展示的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另外在1977年豪斯(Rorert House)也指出魅...
施叔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依賴直覺、本能的人。」另外,施叔青也以創作述說歷史,保存文化,近年來致力於寫作台灣三部曲。 著作《細怨》《情探》香港三部曲(洪範):《她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維多利亞俱樂部》(聯合文學)《推翻前人》《藝術與拍賣》(東大)《耽美手記》(元尊) 評價王德威將施叔青早期的作品列為志怪,將她反芻香江所見所聞,力求藝術表現,開始寫作的一系列香港故事,從第一個故事細怨開始的八○年代,稱之為傳奇,同時認為她與白先勇是張愛玲六○年代重要的傳人。...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西川滿主編的「文藝臺灣」發表「處女作」,四個月後,又發表小說『春怨』。這兩篇作品,寫出少年浪漫的情,深受喜愛異國情調、藝術至上的西川滿欣賞。它反映台灣青年在皇民化運動中,已經完全認同問題。他無視文學的社會性,也不知道文學的時代使命。他華麗、耽美主義呈現一種「異味」。他曾受聘「文藝臺灣」擔任助理編輯,因而與西川滿的「外地文學」關係密切。這個階段,由於不瞭解殖民地統治下,台灣民眾被欺凌的真實生活,並堅決相信在藝術無國界,和當時以台灣人為主的「臺灣文學」,關係惡劣。民國三十三年,光復前一年,他因戰事越來越激烈,對自己的文學...
鍾曉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擅長描繪流離的哀傷。相較於決定台灣文學史發展的張愛玲的精警敘事觀點,鍾曉陽的敘事手法明白突顯感傷的情;張愛玲所寫的人物都是庸俗的人物,只為得「以庸俗反當代」,然而鍾曉陽卻是落實描寫普通人物在普通生活中的悸動。 參考文獻香港女作家在台灣──談鍾曉陽的《哀歌》 (李宜芳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候選人)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Taiwan/li-yi/li-yi-01.htm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3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