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3 ms
共 1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掛、繫。如:「懸壺濟世」。《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費長房傳》:「又臥於空室,以朽索懸萬斤石於心上。」宋.張耒〈海州道中〉詩二首之二:「逃屋無人草滿家,纍纍秋蔓懸寒瓜。」
2.牽掛、掛念。如:「懸念」、「懸思」。唐.李白〈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詩:「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隔。」《紅樓夢》第二七回:「你昨兒可告了我不曾?教我懸了一夜的心。」
3.公示、公布。如:「懸賞」。《孫子.九地》:「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
1.高掛的。如:「懸泉」、「懸瀑」。
2.差別大、距離遠。如:「懸殊」。
3.久延不決的。如:「懸案」。《韓非子.亡徵》:「藏怒而弗發,懸罪而弗誅,使臣陰憎而愈憂懼。」
憑空、無依據。如:「懸想」。唐.柳宗元〈復杜溫夫書〉:「吾性騃滯,多所未甚諭,安敢懸斷是且非耶?」
|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滔滔不絕,如瀑布流瀉不止。形容能言善辯。《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懸河瀉水」。
|
懸崖勒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瀕臨懸崖而能及時勒住奔馬。引申為人們警悟險境,及時回頭。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如是我聞二》:「書生曰:『然則子魅我耳。』推枕遽起,童亦艴然去。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慧矣。」也作「臨崖勒馬」。
|
懸梁刺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發憤努力學習。參見「懸頭刺股」條。明.徐霖《繡襦記》第三三齣:「豈不聞古之人懸梁刺股,以志於學。」
|
室如懸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磬,古代矩形樂器。室如懸磬指居室空無所有,比喻非常貧窮。《國語.魯語上》:「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明.沈采《千金記》第二齣:「室如懸磬,難堪原憲之貧;地無立錐,敢懨史魚之苦。」
|
懸壺濟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費長房》記載,市場中有賣藥老翁,白天在街頭懸掛一壺,以為標幟,夜間便跳入壺中,讓人無法看見。後代以懸壺濟世代稱行醫救人。如:「他從小就立下懸壺濟世,救助貧病的宏願。」
|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或辦事明察秋毫,公正無私。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折:「呀,只除非天見憐,奈天天又遠。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三俠五義》第八四回:「望乞眾位大人明鏡高懸,細細詳查是幸。」也作「高抬明鏡」、「秦庭朗鏡」、「秦鏡高懸」。
|
懸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掛念。如:「一切如常,請勿懸念。」《文苑英華.卷四六八.唐.張九齡.敕突厥可汗書四首之三》:「敕兒突厥可汗,道路既遠,使命復稀,近日已來,音信斷絕,朕每多懸念,想所知之。」《紅樓夢》第五回:「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
懸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差很遠。《隋書.卷七一.誠節傳.楊善會傳》:「每恨眾寡懸殊,未能滅賊。」
|
懸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聳而陡直的山崖。唐.杜甫〈山寺〉詩:「亂石通人過,懸崖置屋牢。」《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程公欲觀劍,可試為之。就此懸崖旋製便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