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03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手作出各種姿勢來表達意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東山聽罷,不覺鬚眉開動,脣齒奮揚,把兩隻手捏了拳頭,做一個開弓的手勢。」
2.彈琴的手法。《魏書.卷七一.裴叔業傳》:「善鼓琴,以新聲手勢,京師士子翕然從學。」
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作出某些動作,藉以代替言語溝通意念。如:「他在二樓上比手勢叫我上去呢!」也作「比手式」。
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勢表達意思。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淨扮梢公上云)官人娘子,我這裡是擺渡的船,你每快上來。(外旦和淨打手勢科)」《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天井裡一個老道人坐著縫衣裳,問著他,只打手勢,原來又啞又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動作的狀態。如:「手勢」、「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的兩臂。如:「雙手」、「手臂」。
手掌。如:「手相」、「手心」。
做事的人。如:「助手」、「人手不足」。
稱技藝專精的人。如:「高手」、「好手」、「鼓手」、「國手」。
小巧而易於攜帶的。如:「手冊」、「手帕」、「手電筒」。
親自。如:「手刃」、「手書」。
人工的。如:「手排」、「手工」。
處理事情的方法。如:「心狠手辣」、「眼高手低」。
拿著。如:「人手一冊」。
量詞。用於計算技能、本領的單位。如:「露兩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上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勢高舉和向下來暗示對方,以進行舞弊的伎倆。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用「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或形容帶有邪念,不禮貌地觸摸他人身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8. 表人體所產生的動作,意義常因動作而異。如:「打滾」、「打寒噤」、「打呵欠」、「打瞌睡」、「打手勢」。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作或放映教材等。教師教學重點有以下八點:(1)態度自然(2)說話速度適中(3)避免過多口頭語(4)手勢應適度不宜過多(5)教學者站立之位置,應在中央且正面之位置(6)避免長時間使用黑板,背對學生(7)要與學生保持面對面之關係及眼部接觸,來掌握學習者之注意力(8)穿著應大方得體,因時地制宜5.R:要求學習者之反應(Require Learner Response):有效之學習情境,應是教學者能讓學習者產生反映,對正確之反應增強。學習者之反應不外明顯的和隱藏的兩種。短時間之學習,明顯的和隱藏的效果一樣,但如果是連續性之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打手勢以示意人過來。如:「招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