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5.9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抗戰勝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發生盧溝橋事變,隨後蔣中正於廬山發表宣言,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宣示抗戰到底的決心。歷經八年的抵抗,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政府宣布勝利,隨後即展開受降與接收工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贏、占優勢。如:「勝利」、「戰勝」、「獲勝」、「優勝」、「勝訴」、「旗開得勝」、「出奇制勝」。
超越。如:「勝過」、「略勝一籌」、「一個勝似一個」。
優美的地方。如:「勝景」、「勝地」、「尋幽覽勝」、「風景名勝」。
禁得起、承受得了。如:「勝任」、「不勝其擾」、「喜不自勝」。
盡。如:「不勝枚舉」、「不可勝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仗、爭鬥。如:「戰爭」、「戰鬥」、「抗戰」。
與爭鬥有關的。如:「戰場」、「戰術」、「戰略」。
抖動。通「顫」。如:「膽戰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抵擋、反擊、不順從。如:「抵抗」、「抗辯」、「反抗」、「抗敵」、「抗命」。
對等、匹敵。如:「抗衡」、「分庭抗禮」。
勝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戰場或競爭中打敗對方。如:「勝利凱旋」。
2.工作或事業達到目的或要求。如:「勝利的果實得來不易。」
戰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爭或競賽中獲得勝利。《史記.卷七○.張儀傳》:「齊與魯三戰而魯三勝,國以危亡隨其後,雖有戰勝之名,而有亡國之實。」
抗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家、民族為了求生存,而抵抗敵人侵略的戰爭。
2.在我國特指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起,至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止的抗日戰爭。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書記官,之後轉任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同年,發表來台後的首篇散文「金盒子」於中央日報。1951年,與李唐基結婚,兩人育有一子。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除了從事司法工作,這幾十年間,琦君也在學校兼課教授國文,如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世...
國立崇實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科  資訊科   電機科   室內空間設計科 化工科  體育班    沿革中華民國三十四年秋,對日抗戰勝利,凱歌正殷,國內兵燹未息,三十七年秋,山東教育界名流司令部子弟學校」,男生中年長者從軍,年幼者及女生分班上課。當時另有海南島轍軍之瓊州中學師生亦加入本校,以養以教,規模肇開,後因澎湖各項資源匱乏,師生生活隔外艱苦,在苑校長覺非奔波下,遂於四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播遷員林。三月九日,奉部令易名為「教育部特設員林實驗中學」,該年七月,豫衡聯中由越返台,四十三年二月,大陳島中正中學,及陸續來台的泰滇緬區及中部當地學生,亦分發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