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排斥     
瀏覽人次:4375 收藏人次:514018
1.排除駁斥。《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序》:「雖時有忠公,而竟見排斥。」
2.免疫學上指生物體對於非本身組織的外來物質,所產生免疫反應來抵抗的一連串變化。如人體器官移植後的發燒,便是人體的排斥作用之一。
排斥異己     
瀏覽人次:2013 收藏人次:0
排除、打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如:「在工作上,他總是堅持己見,排斥異己。」清.徐珂《清稗類鈔.諫諍類.江春霖劾弈劻》:「諸王貝勒皆少年寡學,遍樹黨援,排斥異己,勾通閹寺,廣行賄賂。」
共模排斥     
瀏覽人次:293 收藏人次:0
在差動放大器中,若在兩個電晶體(場效電晶體)的基極(閘極)輸入端輸入差動信號時之電壓增益定義為Ad,若輸入同相信號時之電壓增益定叉為Ac,則共模排斥比(CMRR)為此兩個電壓增益的比值,則CMRR=。其主要意義在表示差動放大器對於同相輸入信號壓之排斥能力。
排斥命題     
瀏覽人次:148 收藏人次:0
凡包含只有或唯有的定言命題,稱為「排斥命題」。其型式為「只有甲才是丙」亦等於「凡丙是甲」。例如「只有公民才能投票」可改寫為「凡能投票者是公民」。
共模排斥;共模排斥     
瀏覽人次:140 收藏人次:0
在電子電路差動放大器中,定義是差動級放大器放大倍率大小的指標參數。
常模抑制;常模排斥     
瀏覽人次:50 收藏人次:0
放大器抑制常模電壓的能力。
    
瀏覽人次:14246 收藏人次:3639947
1.排除拒絕、摒棄不用。如:「排斥」、「同性相斥」。《漢書.卷六.武帝紀》:「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
    
瀏覽人次:8563 收藏人次:3153570
3.擯斥、排斥。如:「排擠」、「排擯」。宋.陸游〈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
動輒得咎     
瀏覽人次:62883 收藏人次:3270724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61495 收藏人次:2563547
語本《論語.陽貨》:「鄙夫可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在沒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宋史.卷二八三.王欽若傳.論曰》:「竦陰謀猜阻,鉤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