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81.6593 ms
共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採茶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臺灣民間舞蹈,屬於描繪勞動人民的舞作。創舞者李淑芬(1925-)。其創作動機源自童年時期成長於農村,在故鄉集集周遭有許多的茶園,常可見採茶女為了微薄的薪資,勤奮地工作,而神情卻是愉悅地沉浸其中,遂將其編成舞作。該舞作於1954年首演於三軍球場,參加該年民族舞蹈比賽,榮獲創作獎項的冠軍。音樂是由國樂家高子銘以歌仔戲音樂為基礎而設計編曲,並以現場演奏方式為之。舞者則是由當時臺北市立女中(今之市立金華國中)的學生擔綱演出。服裝設計為白底鑲滾藍邊的上衣及褲子,並配以長手套。頭戴斗笠再施以三角巾覆蓋其上。道具或為竹節、或為竹簍子,繫於腰際間(該竹簍原是釣魚者使用之,早期採茶舞蹈為求強調手部摘取葉片...
|
採茶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江南各省的地方戲劇。最早出現於江西省南部九龍地區,隨後流傳於閩、粵一帶的客家地區,成為客家戲曲的代表,俗稱為「打採茶」。由小型的三腳採茶戲,吸收歌仔戲等地方戲曲的內容而發展成大型採茶戲。唱腔仍以客家山歌、民謠小調為主,內容多為歷史故事或民間傳奇等,深具地方特色。簡稱為「採茶」。
|
採茶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我國傳統民間歌舞。通常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表演,亦有多於三人以上的集體表演。舞者身穿彩服,腰繫彩帶,男的手持錢尺作為扁擔、鋤頭、撐船竿等,女的手持花扇,作為竹籃、雨傘或盛茶器具等,載歌載舞,氣氛活躍。內容多以表現茶農勞動生活居多。
2.曲牌名。北曲入南呂宮,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
|
三腳採茶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客家人的劇種。由山歌發展而來。最初以一丑、二旦的對唱表演為主,內容簡單,插科打諢,多為即興表演。臺灣光復後,受大陸戲劇影響,內容增加了歷史故事及客族的民間傳說,戲劇規模也擴大。
|
採茶摸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京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廣西防城地區的山心、澫尾、巫頭三島。在京族傳統節日「哈節」或喜慶活動集會中表演。舞者為四名女子,京族稱桃姑(即民間藝人),他們身著綠色緊身長杉禮服(近似滿族的旗袍),根據《採茶摸螺》調的歌詞內容,邊唱邊以形象的手勢動作模擬採茶、摸螺、搓線、穿針、縫衣等日常生活。不時兩手輕微拍掌,兩臂上下自由振動。高潮時,微聳雙肩。情緒歡快,形象生動,別具漁家生活情緒。另有眾人在一旁伴唱,歌曲結尾的補詞叮噹叮反覆演唱,並與舞蹈動作巧妙的配合。伴奏樂器有鑼、鼓等打擊樂,節奏為2/4 拍。
|
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摘取。如:「採茶」、「採草莓」。
|
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喬木。單葉互生,秋冬間開白花。嫩葉焙製後可沖泡成飲料,味甘,種子可供作食用油。
以茶葉沖泡的飲料。如:「飲茶」、「檸檬茶」、「茶水招待」。
泛稱飲料。如:「苦茶」、「冬瓜茶」、「杏仁茶」。
暗咖啡色。如:「他把頭髮染成茶色。」
山茶:常綠亞喬木。產於大陸地區南方各省。葉呈長橢圓形,花大而美,有紅白等色及單瓣、重瓣的分別。
|
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微火加熱使東西乾燥。如:「烘焙」、「焙茶」。唐.皮日休〈寄懷南陽潤卿〉詩:「醉來渾忘移花處,病起空聞焙藥香。」清.陳章〈採茶歌〉:「焙成粒粒比蓮心,誰知儂比蓮心苦。」
|
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雲氣。元.曾瑞〈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長天遠水秋光淡〉曲:「暮雲曇,曉山嵐,六合為我一茅庵。」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