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研究。《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自司馬、王、揚、班、傅、張、蔡之儔遺文篇賦,及當世美書善論,益部有者,則鑽鑿推求,略皆寓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乞請、懇請。如:「求人」、「乞求」、「請求」、「求饒」。
尋取、找尋。如:「追求」、「求取」、「尋求」、「緣木求魚」。
需要。如:「需求」、「供過於求」。
營謀。如:「謀求」、「力求改進」、「精益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例演算、探究。如:「推求」、「類推」、「推算」、「推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往上或往前推求、回想。如:「推本溯源」、「不溯既往」、「追溯往事」。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矯揉造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矯揉造作」是刻意地人工施為與雕琢。可用於形容裝腔作勢、刻意做作的態度。此語見於朱子的《孟子集注.離婁下》。孟子原文是:「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意思是說天下人推求萬物的本性,都是從過往陳跡著手,循自然之勢而解。朱子對此的闡釋則是:性,本為萬物生而固有,若往前推求,必然有跡可尋且容易發現。又所謂的「故」當是自然而有,就像人生而為善、水順流而下一樣自然,「非有所矯揉造作而然者」。也就是說過往的陳跡必然是自然的,不會是刻意造作而成。「矯揉造作」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形容刻意地人工施為與雕琢;後亦用於人的態度上,形容裝腔作勢、刻意做作。
蛛絲馬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有線索跡象可以尋查推求。清.王家賁〈別雅序〉:「大開通同轉假之門,泛濫浩博,幾疑天下無字不可通用,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心心相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王昶《金石萃編.卷一一四.圭峰定慧禪師碑》:「超一切理,離一切相,不可以言語智識、有無隱顯推求而得,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探尋、推求。如:「推究」、「研究」、「追根究底」。《晉書.卷三三.列傳.鄭沖》:「耽玩經史,遂博究儒術及百家之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