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操作制約     
瀏覽人次:1646 收藏人次:432769
  操作制約或稱為操作制約學習,又稱為操作學習(Operant Learning),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施金納(B.F. Skinner)於一九三八年所提出。根據施金納的定義和說法,任何反應如果導致增強物或有增強作用的刺激的出現,則此後該反應更可能再度發生。操作制約可用下式表示:S-R→Sr+。意謂,如果在某刺激(S)出現時,做了某一反應(R),而其結果導致正增強物(Sr+)之出現,則以後當該刺激又出現時,該反應(R)再度發生的可能性或頻率就會增加。例如,老鼠看到槓桿而做出壓桿的反應,而其結果得到了食物,則以後當老鼠看到槓桿,再去壓桿的頻率就會比以前為多(參見「操作學習」)。
史金納(Skinner)的操作制約     
瀏覽人次:4505 收藏人次:387846
史金納是操作作用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以白鼠壓桿得食物,發明了史金納箱,他將學習歷程分為兩種類型:目錄1 一、反應條件作用2 二、操作條件作用3 一九六零年代有名的行為學派鼻祖:史金納用白鼠作實驗的裝置叫史金納箱,壓下桿得食物,並改進充實桑代克的理論,其學習要素的例如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反應條件作用刺激→反應連結:經過刺激替代的方式,從而建立新的刺激→反應連結。 二、操作條件作用實驗者就個體在刺激環境中自發性的多個反應中,選擇其一家以強化,從而建立刺激→反應連結的歷程。他解釋決定個體操作性反應的因素時,採用強化取代獎賞的意義。凡是能使個體操作性反應的頻率增加的一切安排叫強化,產生強化作...
操作制約取向的輔導策略     
瀏覽人次:982 收藏人次:115473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的過程與方法,又被稱為工具制約或工具學習。操作制約與古典制約有所不同,操作制約的作用對象,是個體原來就已經自願進行的行為;而古典制約則是使個體產生非自願反應的作用。兒童說謊若不多時,可以採消弱原理的「正增強」,「負增強」和「隔離法」一立即停止增強等輔導策略,若是喜歡說謊而且頻率繁多的兒童,即使採用上...
    
瀏覽人次:23863 收藏人次:4911870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文學藝術方面創作的成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瀏覽人次:16298 收藏人次:4575173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瀏覽人次:15530 收藏人次:4653316
拿、持。如:「操刀」、「操杖」。
掌握。如:「操縱」、「操之在己」、「穩操勝算」。
從事。如:「操賤業」、「重操舊業」。
使用某種語言或口音說話。如:「操著一口山東話。」
鍛鍊體力的運動。如:「體操」、「早操」、「韻律操」。
品行、德行。如:「操行」、「操守」、「節操」、「貞操」。
勞神、費心。如:「操神」、「操心」。
軍事訓練。如:「操兵演練」、「軍事操演」。
操持:A>經營。如:「他所操持的企業規模之大,是國內數一數二的。」B>握持。如:「終日操持著一根旱煙桿。」C>操守。如:「這種操持,令人不齒。」
    
瀏覽人次:11122 收藏人次:2093245
限制、拘束。如:「約束」、「約法」。
邀請。如:「邀約」、「約請」。
雙方事先說定的。如:「約定」、「約會」。
預先說定共同遵守的事。如:「合約」、「條約」。
大略、大概。如:「約計」、「約略」、「約莫」、「大約」。
不明顯的。如:「隱約」。
節省。如:「節約」、「儉約」。
柔弱、美好的。如:「婉約」。
制約     
瀏覽人次:6385 收藏人次:0
1.限制約束。
2.心理學上指運用外界刺激與刺激或刺激與反應配對,而建立連結的學習過程。
3.一件事物成立的先決條件。如水遇熱則化為汽,遇熱就是水化為汽的制約。
操作     
瀏覽人次:1846 收藏人次:0
1.勞力治事。《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宋.李綱〈題邵平種瓜圖〉詩:「兒童隨立形骨清,挈笠攜筐助操作。」
2.按一定之步驟、程序進行活動。如:「操作手冊」。
行為學派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13892 收藏人次:159070
制約,以及單純的行為本身解釋學習歷程。行為主義學習論依據對動物相關實驗,建立「刺激─反應」連結關係的操作制約學習理論,用來解釋人類的學習歷程和獲得經驗的學習歷程。行為主義對學習產生的觀點如下:(1) 行為基礎是由個體的反應所構成的。(2) 個體的行為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被動學習來的,不是與生俱來的或是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3) 從動物實驗的研究所得的行為原則,可用來推論或解釋一般人的同類行為。行為學派在人類學習歷程中強調刺激與反應的連結、增強作用的運用、行為的強化與消弱、類化、辨別、自發恢復等概念在學習上的應用,以促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