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45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據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作戰行動所憑依的地點。如:「我們以火車站為據點,向敵軍進行攻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有。如:「占據」、「盤據」、「據為己有」。
依憑、按照。如:「依據」、「根據」、「據理力爭」、「據實以告」。
證物。如:「證據」、「收據」、「借據」、「字據」、「真憑實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的痕跡。如:「斑點」、「汙點」、「黑點」。
少量、少許。如:「胸無點墨」、「過來吃點東西吧!」
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如:「優點」、「缺點」、「重點」。
一定的地方或標準。如:「起點」、「沸點」、「終點」、「冰點」。
點心食品的簡稱。如:「西點」、「茶點」、「糕點」、「餐點」。
計時的單位。一個小時稱為「一點」。如:「凌晨三點」。
指定。如:「點歌」、「點菜」、「點播節目」。
逐一檢查、核對。如:「清點」、「點名」、「盤點」、「點貨」。
指示、暗示、如:「點化」、「點明」、「一點就醒」、「點出主題」。
幾何學上稱沒有長、寬、厚、薄,只有位置的為「點」。
步步為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步為營」是指軍隊前進,每一段落,即設立據點,以防敵人攻擊。「步步」就是每一步,強調小心謹慎的態度。這句成語原本是種用兵之法,可以在《三國演義》第七一回看到例子。這一回的情節寫到:魏國與蜀國彼此交戰數次,互有勝敗。在一次戰役中,蜀軍派黃忠及法正駐守於天蕩山,打算攻取定軍山,且劉備親自領兵欲攻下漢中;而曹軍方面,則派了夏侯淵、張郃應戰,曹操也親自出兵征討劉備。在黃忠和法正屯兵於定軍山口時,數次向夏侯淵挑戰,但夏侯淵一直堅守不出。有一天,士兵通報黃忠,說曹兵下山來挑釁,黃忠欲出兵迎戰,部將陳式則自告奮勇,願意出兵抵擋。於是陳式領兵出山口,與曹兵夏侯尚交戰,沒多久,夏侯尚詐敗而逃,陳式繼續追討,到...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瓚據有冀州,與袁紹對峙,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瓚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誘老虎離開有利於他的山頭形勢。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西遊記》第五三回:「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九命奇冤》第三六回:「至於爵興,喜來二個,當時是用調虎離山之計,暫時把他調開。」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守壁壘,使敵人無法攻進陣地;清除郊野的糧食房舍,使敵人因缺糧無遮蔽而無法久戰。是一種作戰策略,使敵人即使在攻下據點之後,也毫無物資、設施可用。《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勒所過路次,皆堅壁清野,採掠無所獲,軍中大飢,士眾相食。」《明史.卷一六四.范濟傳》:「毋貪小利,毋輕遠求,堅壁清野,使無所得。」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參軍馬謖領一軍為先鋒,駐街亭。馬謖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正史並無「空城計」退司馬懿軍之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身分行丞相之職。  建興六年(228)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建興七年(229),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在這一時期,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為引人關注的焦點。本來,他們兩人同受劉備託孤,共為輔臣。直到建興四年...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烽火」,古代邊防據點用來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爭。語出《史記.卷四.周本紀》。「連天」,景物與天空相連。語出《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烽火連天」比喻戰爭接連不斷。
要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指軍事或國防上的重要據點。[例]政府打算在這個要塞構築工事,以增強防禦功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