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0.78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效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心效力,忠貞不二。唐.張九齡〈奉和聖製過王濬墓〉:「古人猶不棄,今人爭效忠。」《三國演義》第四回:「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致送、奉獻。如:「效勞」、「效力」、「效忠」。《韓非子.五蠹》:「獻圖則地削,效璽則名卑。」《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誠欲效其款款之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盡心誠意待人處事的美德。如:「盡忠職守」、「效忠」。《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一籌莫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一籌不吐注音︰| ㄔㄡˊ ㄅㄨˋ ㄊㄨˇ漢語拼音︰yī chóu bù tǔ釋義︰一點計策也提不出來。見「一籌莫展」條。 01.《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旨擯棄,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源) 參考詞語︰一籌不畫注音︰| ㄔㄡˊ ㄅㄨˋ ㄏㄨㄚˋ漢語拼音︰yī chóu bù huà釋義︰一點計策也籌劃不出來。見「一籌莫展」條。 01. 宋.吳泳〈張范授武翼郎制〉:「言之則利析秋毫,行之則一籌不畫,寧不誤我王事哉?」 02.宋.劉克莊〈趙倅與灝條具軫腹事宜狀〉:「奈何玩習苟且,憂其急而妄動,幸其緩...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寥寥無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寥寥可數注音︰ㄌ|ㄠˊ ㄌ|ㄠˊ ㄎㄜˇ ㄕㄨˇ漢語拼音︰liáo liáo kě shǔ釋義︰猶「寥寥無幾」。見「寥寥無幾」條。 01.清.方苞〈請矯除積習興起人材劄子〉:「臣竊見本朝敬禮大臣、優恤庶官遠過於前明,而公卿大臣抗節效忠者,寥寥可數。」 02.清.汪師韓《詩學纂聞.謝詩累句》:「池塘園柳之篇,白雲綠篠之作,亂流孤嶼之句,雲合露泫之詞,披沙撿金,寥寥可數。」 參考詞語︰寥寥無多注音︰ㄌ|ㄠˊ ㄌ|ㄠˊ ㄨˊ ㄉㄨㄛ漢語拼音︰liáo liáo wú duō釋義︰猶「寥寥無幾」。見「寥寥無幾」條。 01.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四.纂輯類》:「叔用《具茨集》寥寥無多...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披肝瀝膽,坦誠相待,推心置腹,推誠相與反義:鉤心鬥角,各懷鬼胎,虛情假意,爾虞我詐辨似: 「肝膽相照」及「披肝瀝膽」都有對人赤誠,以真心相待的意思。 「肝膽相照」側重於坦誠,並常用在兩人之間的關係;「披肝瀝膽」側重於忠貞,可用於個人對團體、國家等單向的付出。 肝膽相照 披肝瀝膽 辨似例句 ○ ㄨ 他是我~的至交,我絕對信得過。 ㄨ ○ 每個國民都應該為國家~,誓死效忠
倚老賣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倚老賣老」就是仗著自己年紀中來賣弄自己的閱歷,有瞧不起別人的意思。在戲曲小說中常見,例如元雜劇《謝金吾》,全名《謝金吾詐拆清風府》,又名《清風府》、《私下三關》,作者已不可考。劇中敘述宋真宗時王欽若欲陷害楊家未能得逞的故事。王欽若本是金國的奸細,本名賀驢兒,官至樞密使。他假意效忠宋朝,卻暗中幫助金國謀取宋室江山。楊家一門效忠宋朝,屢次阻止金兵進犯,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因此王欽若決定,要奪取宋室,必先鏟除楊家。於是王欽若命令女婿謝金吾,以修築御街為由,擅改詔書,拆毀楊家的清風樓。清風樓本是奉聖旨而興建,象徵著楊家對於朝廷社稷的功業。王欽若想藉此種羞辱,騙回駐守在瓦橋關的楊六郎,然後將他誣陷殺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守正道的、效忠的。如:「貞士」、「貞臣」。《荀子.子道》:「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