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徒     
瀏覽人次:561 收藏人次:0
信仰某一宗教的人。如:「天主教徒」。
教徒與教育     
瀏覽人次:491 收藏人次:0
  西方十六世紀爆發了宗教革命,其結果形成了維護羅馬教皇的天主教及崇尚個人理性崇拜的所謂新教。但是在十七世紀新教過度的宗教形式化後,因而在法國產生了詹辛主義(Jansenism),在德國產生了虔誠主義(Pietism),在英國則產生了清教主義(Puritanism)。清教主義強調信仰的重要性,主張宗教儀式的單純與簡化,積極而熱烈於生命的奉獻與充實,強調虔誠地敬奉偉大的神,並嚴格地遵守教規及道德規律等。十七世紀時,由於英國國教對清教徒的迫害,許多教育程度甚高的清教徒,便移居現今美國新英格蘭(New England)地區;他們集中於麻塞諸塞(Massachusetts)、康乃狄克(Connecti...
教徒     
瀏覽人次:342 收藏人次:0
1.英國新教徒的一派。十六世紀後半,因反對英國國教而起,主張澈底改革。被禁後,轉往荷蘭、美洲,並協助美國獨立運動成功。
2.比喻生活儉樸嚴肅的人。如:「他過著清教徒式的生活。」
震盪教徒     
瀏覽人次:231 收藏人次:0
舞名。原名《選民之舞》(Dance of the Chosen)是美國著名現代舞編舞家多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1930年的舞蹈作品。音樂和服裝由寶琳.勞倫斯(Pauline Lawrence)所設計,韓福瑞-魏德曼舞團(Humphrey-Weidman Group)在紐約演出。本舞取材自美國早期移民中震教徒用跳舞去除各種罪孽的信仰和儀式,但並非在表現其宗教儀式,而是透過宗教儀式,做信仰、感情和生活態度的美感表達。舞作中男女舞者分列在兩側,當動作趨向舞台中心,表示心靈之被誘惑,當動作向舞台兩側移動,表示心靈趨向純潔和天堂。同時也利用呼吸作情感戲劇之表達,例如吐氣表達墮落,...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教育部《第二屆拉邦系統舞蹈研習會報告書》1988、《雲門舞集演出節目單》1981。
教徒     
瀏覽人次:140 收藏人次:0
信奉回教的人。以亞非兩洲為中心,共有十億多教徒分布各地,並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慣。
    
瀏覽人次:41786 收藏人次:5830594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33485 收藏人次:3294013
3.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16551 收藏人次:664455
「強詞奪理」原作「強詞昧理」。佛教約於東漢明帝時正式傳入中國,但一直僅流傳於北方,並未傳入江南。直到東漢末年,部分佛教徒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遷居吳地,佛教才隨之進入江南。據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載,東吳孫權赤烏年間,天竺僧人康僧會為在江南弘法,來到建業,奉勸孫權信佛並建寺塔,顯佛骨舍利神蹟,於是孫權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篤信佛教。後來孫皓繼位,他暴虐無道,施行苛政,並要拆毀廟宇,褻瀆神佛。眾臣力勸不可,他們認為佛之能力跟其餘眾神不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輕易拆毀,恐怕會遭到天譴,到時就後悔莫及了。孫皓因此猶豫不決,決定派張昱先去會見僧會,試探他的實力。張昱年輕好辯,又不信鬼神之事,向僧...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16541 收藏人次:1336840
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師門下如是,佛說一大藏教,盡是這般道理。 〔注解〕
(1) 提撕:佛教徒對古則公案之參究。
(2)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指趙州從諗禪師在接引學人時的公案。他對於這個公案,有兩種答法,一說「有」,一說「無」。主要是適應問話者的根性而有不同的答案,期使提問的人不落於知見。(二)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傅欽之1>作中丞,言鄭仲馮。一日,貢父2>逢之,曰:「小姪何過,致起臺章3>?」欽之慚云:「也只三平二滿4>文字。」貢父熟視5>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注解〕
(1) 傅欽之:傅堯俞(西元1024∼1091),北宋鄆州人,字欽之,傅立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嘉...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13953 收藏人次:992340
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指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禮以敬三寶。《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後比喻非常欽佩。《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安龍媒對你這樣的天人,只有五體投地了。」《老殘遊記》第六回:「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