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然後知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然後知困」指教學時教師遇到困難,經過反省,設法突破困境而得到長進。〔禮記.學記〕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如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文中指出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功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可能無所不知,在遇到有所不知的時候,便是困境;或者是原以為簡單淺顯者,到了要解釋的時候卻不能清楚講明;或者即使懂得,卻不能讓學生很容易的懂得。遇到這些情形,便要策勵自己,修習不倦,以增益學養。故張載云:「困者,益之基也。學者之病,正在不知困爾。自以為知,而問之不能答,用之不能行者多矣。」王夫之云:「教以困而自強則學益充」。教學難免會遇到困境,然而困境卻正是增益學養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在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後」、「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子孫。如:「後嗣」、「後代」、「名人之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疲倦。如:「困倦」、「困頓」。
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接連詞。表示某事接在前句所述事情之後。《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被潘書辦騙到後房裡捆打了一頓,寫下伏辯,然後放他走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