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的冒險知識     
瀏覽人次:122 收藏人次:0
  教育工作可視為一門藝術,但此種藝術並非一般所說的藝術,因為教育藝術的對象是具有位格(personality)的人,每個人均具有其不可動搖的人格尊嚴和自我意識;而且教育藝術是在整個社會空間的制約下實行。在這些前提下,教育工作在本質上即具有多種冒險性(Risiko),一方面可能成就個體之自我完成(Selbstwerdung),另方面也可能在社會情境中種種可能的危機下,有意或無意地造成對個體的扭曲或傷害。因此,教育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失敗。教育任務或目的實現因而只能「希望」,而無法完全準確地「預期」。至於教育希望實現與否,則有賴於教育工作者本身的「負責能力」(Kompetenz der Pädag...
    
瀏覽人次:43459 收藏人次:14427318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瀏覽人次:42241 收藏人次:5830594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23226 收藏人次:15153369
由下往上,或由內向外透出、發散。如:「冒火」、「冒煙」、「冒汗」、「冒泡」、「兩眼直冒金星」。
頂撞。如:「冒犯」、「冒上」。
不顧。如:「冒險」、「冒死」、「冒雨」。
魯莽。如:「冒昧」。
假稱、假托。如:「假冒」、「冒充」、「冒領」、「冒牌貨」、「冒名頂替」
冒頓:漢初匈奴單于(君王)的名字。
    
瀏覽人次:22232 收藏人次:411496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21665 收藏人次:4865164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20588 收藏人次:5059756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10949 收藏人次:2929510
不安全的。如:「險局」、「危險」、「險境」、「險象環生」。
災害。如:「水險」、「火險」、「保險」、「脫險」。
地勢艱危的。如:「險坡」、「險道」、「險要」、「天險」。
邪惡的、狠毒的。如:「陰險」、「險詐」、「奸險」。
幾乎、差一點。如:「險勝」、「險遭不測」、「險遭毒手」。
無法預料安危或成敗的事。如:「冒險」、「風險」。
教育     
瀏覽人次:8825 收藏人次:4026842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知識     
瀏覽人次:8083 收藏人次:417388
1.見識、學問。指所知道的事理。如:「知識豐富」、「化學是一種專門的知識。」《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識甚闕,其所以聞見甚淺。以淺闕博居天下、安殊俗、治萬民,其說固不行。」
2.朋友、友人。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
3.交往、結識。《南齊書.卷三七.列傳.虞悰》:「悰性敦實,與人知識,必相存訪,親疏皆有終始,世以此稱之。」《水滸傳》第七九回:「原來這聞煥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識的,俱備酒食迎接。」
4.瞭解。漢.劉向《列女傳.卷六.齊管妾婧》:「人已語君矣,君不知識邪?」《魏書.卷九四.閹官列傳.賈粲》:「(賈粲)…世宗末,漸被知識,得充內侍。」
5.善友。指佛教教友。南朝梁.王筠〈與雲僧正書〉:「外書所謂冥契神交,內典則為善友知識。」《石點頭.卷七.感恩鬼三古傳題旨》:「因此也絕戒葷羶,隨僧茶飯。只多了幾莖頭髮,卻便是一個不剃頭的大知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