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20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整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體。如:「處事應以整體利益為先,不能只考慮小我。」
計畫單元整體開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傳統的土地使用管制下,基地建物之配置與設計常顯得過於單調、缺乏彈性、且公共空間不足、零碎而無法利用。計畫單元整體開發於1960年中期提出,是針對一般傳統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缺乏彈性而加以革新的方式。其基本觀念為:在一較大宗土地之開案中,管制單位只要求開發者維持一定的人口密度、空地比及交通或公共設施水準等;而不按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或建築管理規則等要求每一單獨基地上的建築物皆需符合管制規則之規定。計畫單元整體開發之優點包括:因土地整體調整安排,而減少道路及建築物前、後、側院之限制,而使開放空間作更有意義的佈置。建築物形式之混合更有彈性,提昇環境之適意性。政府當局可以以協議的方式,要求開發者增加...
整體溝通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溝通法」又稱同時法(simultaneous)、併用法(combined)或綜合溝通法(total communication method),是指聽覺障礙者,同時採用指文字、手語、讀話、說話和配戴助聽器等方法來進行溝通。美國聾校執行委員會(The Conference of Executives of American Schools for the Deaf)在一九七六年所下之定義為:「係適當的結合與運用聽語法、手語法和口語法的一種溝通方式,以確保聽障者能與聽力正常者或聽障者之間能有效地進行溝通。」
  整體溝通法係鼓勵採用各種口語、殘存聽力、視覺及姿勢,換言之,聽障者...
整體性學校衛生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衛生是由學校人員所計畫和推動,並由有關社區衛生工作人員參與,以及運用適當社區資源的健康教育活動。學校衛生是一種綜合性的衛生工作,是各級學校的首要工作,也是公共衛生工作中很重要的環節。各級學校推展各項學校衛生工作,主要在使學生能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使全校教職員工生身心健康;同時,更應以學校為中心,學生為橋梁,漸次推展至家庭和社區,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
  傳統上,學校衛生工作可分學校健康服務、學校健康教學和學校健康環境等三大領域。
  1.健康服務:包括健康檢查、健康觀察、視聽力檢查、身高體重測量、缺點矯治、傳染病管理、安全教育與急救、簡易治療、特殊學生管理、健康輔導...
整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全體或全面性質的。如:「經過整體性的評估,公司決定暫時停止對外投資。」
整體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不只是部份的總和。而這可能有三種意思:
  (1)形而上的整體主義:整體存在於其構成部份之外(或之上),並且與其構成部份一樣真實,或甚至比其構成部份還要真實。我們一般認為,有機體(organism)都是如此。生態中心主義者主張,生態系統在超越其中的個別物種之上有單獨的存在,因此本身就可能具有道德地位: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態系統本身可能具有某種道德義務,雖然這種道德義務不存在於我們與其構成的個別物種之間。
  (2)方法上的或認識論上的整體主義:認識所有的構成部份並不等於認識整體。如果我們認識一樣東西的構成部份並不能使我們對這項東西有完整的認識,那麼我們似乎就有很強的理...
整體到特殊的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嬰幼兒的發展雖有個別差異存在,但大體上仍遵循著某種預知的模式進行;「從整體到特殊的發展」即為最常見的發展模式之一。
  嬰幼兒發展的最常見模式(或稱發展方向),約有如下三種:
  1.從整體到特殊的發展:是指全身性的、籠統性的活動先行發展,而特殊性的、小肌肉的活動則較後發展,如嬰兒的情緒最初只是一種籠統的興奮狀態,漸漸地才分化為愉快的、喜悅的、憤怒的和恐懼的等各式各樣的情緒表現。
  2.從頭到尾的發展:是指頭部的發展較先開始,下肢的發展在後,如初生的嬰兒頭部的器官,包括眼、口、耳等器官已具有一些能力,但下肢的走路動作,則須俟一年後才可完成。
  3...
整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論文譯為統一論,意思是生命體及非生命體、有機體和非有機體間有根本的、不能還原的差異者,即是整體性的有無。整體論因堅持生命整體性之需要,故而與生物學中的機械論、唯物論見解相異。
  整體論者強調的整體性是由部分組合而成,但此整體性有其獨立的地位,不能還原成部分的總和。因此整體論重視三種特生:(1)整體雖由部分所組成,但部分卻是在有秩序、相互關聯的情形下構成整體性;(2)整體一經形成後,整體性即多過部分的總和;(3)整體性優於、且先於部分的性質,因整體性才使部分得以具有意義。
  整體論的看法是司默茲(J.C.Smuts,1870~1950)在一九二六年出版之〔整體論與...
整體學習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學習法是學習時進行練習的一種方式。在學習時將學習材料視為一個整體,在練習時不分段落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閱讀某一篇文章時想要讀到能背誦的程度,若採整體學習法,則須通篇從頭到尾一遍遍的讀下去。在技能學習時也可以採用整體學習法,例如體操地板動作,每次練習時都從開始的動作做到結束的動作一氣連貫,不採分段進行的方式。與整體學習法相對的是部分學習法(part method of learning),則是將學習材料分成數段,按段進行練習,直到前一段熟練後再進行下一段的學習。如此循序漸進,最後學完全部。
學校整體規畫或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整體規畫或課程是指從學校整體的觀點,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及學生需求等相關因素,以學校的改革活動或課程需求為基礎,結合學校及社區的所有資源,發展出的規畫或課程。   美國政府為了協助低成就學校提升其效能,在1991年倡導「新美國學校」(New American Schools,NAS)運動,期以民間企業的力量募集大量捐款,協助教育界人士發展不同於傳統學校且具高效能的學校,再經由這些種子學校將新的辦學理念和方法推廣到全國各地。在程序上,係透過全國評比,甄選最佳的新學校設計案,給予經費補助,以落實其理想學校。在21世紀初期,投資金額超過1億3千萬美金,約4000所學校得償改...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市:五南。
宋玫玫、袁世敏(1993)。新美國學校設計方案及範例。教師天地,67,43-4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