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19.2966 ms
共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化促發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功能派的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ronslaw Malinowski, 1884~1942)提出了「文化促發力」的理論,認為「文化促發力」是文化的主動力,這些主動力促成了文化進一步的組成並加強其精密度。尤其是在一個社群中,人的生物慾求,應該得到滿足。一種文化能夠昌明、發展及延續,有助於使人的精神欲求獲得滿足。這些都可稱為「文化促發力」。
主要的文化促發力有三:(1)經濟組織:做為促進文化進步的後盾;(2)法律:做為文化保持的支撐力;(3)教育:做為文化進步的引導。 |
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
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出、付出。如:「發放」、「收發」、「發行」、「發給」、「發信」、「發電報」、「發薪水」。
生長、產生。如:「發電」、「發芽」、「發音」、「味道發酸」。
射擊。如:「發射」、「發箭」、「發炮」、「彈無虛發」。
起程。如:「出發」、「朝發夕至」。
開始、引起。如:「發動」、「發起」、「發端」。
宣布、散布。如:「發布」、「發言」、「發表」、「發散」、「發放」。
開展。如:「發展」、「發揮」、「發達」、「發揚光大」。
使出現。如:「發現」、「發掘」。
量詞:A>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如:「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B>計算槍、炮、子彈發射數量的單位。如:「射炮十二發」。
|
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羽化: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B>稱得道成仙為「化」。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
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
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總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等各方面。
2.文治教化。漢.劉向《說苑.卷一五.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文選.束晳.補亡詩六首之六》:「文化內輯,武功外悠。」
|
促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促進激發。如:「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勉,無非是希望能夠促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心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