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筆墨之事。《晉書.卷六七.溫嶠傳》:「拜侍中,機密大謀皆所參綜,詔命文翰亦悉豫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三代政暇,文翰頗疏。」
文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酆文翰(1878~1945),字洗元,號嘉叟,山東省濰縣人。六歲入私塾就讀。十五歲入縣學。十九歲補博士弟子員,斯時,西方學術已如潮湧般傳入,清廷在教育、政治等制度皆面臨丕變之際。酆氏對科舉已無興趣,故僅以附貢授候選訓導,終了其科舉生涯。
  一九○四年,年二十七歲,考取山東省優級師範學校,攻讀新教育,尚未畢業,就被山東巡撫楊士襄,選送到日本留學,不久加入同盟會。一九○八年學業完畢返國,即獻身教育工作,擔任山東學會會長,山左公學齋務長等職務。同時,自行在藍村創辦膠萊公學、膠萊工業傳習所,並自任兩校校長。袁世凱執政時,大肆壓制革命黨人,曾兩度被逮入獄。被釋後,設法將膠萊公學遷至高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文詞、文章、書信等。如:「文翰」、「書翰」、「篇翰」、「華翰」。南朝梁.蕭統〈文選序〉:「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昉(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齊、梁三代。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以文學為王儉所重,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末,蕭衍得勢,任為驃騎記室參軍,專主文翰。蕭衍代齊自立,是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西元540∼609),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後因論時政,及隋煬帝妒其文才,被殺。隋文帝開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高熲曾問薛道衡此次征戰是否能成功,薛道衡舉出了四個理由,說明此戰必勝。其中的第四個,薛道衡認為隋朝因行王道而強大,陳朝則因無德而顯得弱小。而且陳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以其西起巫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他的地方,無法全面防守。後來「顧此失彼」這句...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精通文翰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1>陶穀,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為一時之冠。然其為人,傾險狠媚,自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禍,由是縉紳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詞章足用,故尚寘於翰苑。穀自以久次舊人,意希大用。建隆以後,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聞望皆出穀下。穀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禁,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2>笑曰:「頗聞翰林3>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4>耳,何宣力之有?」穀聞之,乃作詩,書於玉堂之壁5>,曰:「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益薄其怨望,遂決意不用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幸蒙終夕歡,聊用稅歸鞅。 扈亭西陂燕賞  杲杲朝陽時,悠悠清陂望。嘉樹始氤氳,春遊方浩蕩。  況逢文翰侶,愛此孤舟漾。綠野際遙波,橫雲分疊嶂。  公堂日為倦,幽襟自茲曠。有酒今滿盈,願君盡弘量。 西郊燕集  濟濟眾君子,高宴及時光。群山靄遐矚,綠野布熙陽。  列坐遵曲岸,披襟襲蘭芳。野庖薦嘉魚,激澗泛羽觴。  眾鳥鳴茂林,綠草延高岡。盛時易徂謝,浩思坐飄颺.  眷言同心友,茲游安可忘。 春宵燕萬年吉少府中孚南館  始見鬥柄回,複茲霜月霽。河漢上縱橫,春城夜迢遞。  賓筵接時彥,樂燕淩芳歲。稍愛清觴滿,仰歎高文麗。  欲...
依樣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1>陶穀,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為一時之冠。然其為人,傾險狠媚,自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禍,由是縉紳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詞章足用,故尚寘於翰苑。穀自以久次舊人,意希大用。建隆以後,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聞望皆出穀下。穀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禁,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2>笑曰:「頗聞翰林3>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4>耳,何宣力之有?」穀聞之,乃作詩,書於玉堂之壁5>,曰:「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益薄其怨望,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