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5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方言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言學校發軔於歐洲宗教改革時期,也是康門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 1592~1670)所設計的學校教育制度中的初等教育階段,介於學前教育的「母親學校」和中等教育的「拉丁學校」之間。康門紐斯將這階段比喻為「夏」。
  康門紐斯是十七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感官唯實論的代表人物。其基本思想主張一切教學必須按照自然的秩序,慎重予以歸類及安排;教師傳授知識給兒童時,必須持續運用感官的知覺,以使兒童能夠理解。
  方言學校設於每一村鎮中;康門紐斯主張全民入學,不分階級、性別、種族、身分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六歲到十二歲的兒童,都應入方言學校接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如:「正方」、「長方」。
方形的。如:「方糖」、「方桌」、「方塊酥」、「魔術方塊」、「天圓地方」。
整齊。如:「格局方正」、「字體方正」。
端正、正直。如:「方正不阿」、「品行方正」。
位置。如:「方向」、「地方」、「東方」、「四方」、「四面八方」。
一邊或一面。如:「方面」、「對方」、「雙方」。
某一區域的。如:「方志」、「方言」、「方音」。
辦法、法子。如:「方法」、「方略」、「方式」、「千方百計」、「教導有方」。
配藥的單子。如:「祕方」、「偏方」、「處方」、「藥方」。
剛、才。如:「方才」、「書到用時方恨少」。
當、正在。如:「方今」、「方興未艾」、「來日方長」。
數學上指一個數自乘若干次的積。如:「平方」、「立方」、「乘方」、「次方」。
量詞。用於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三方圖章」、「一方手帕」、「硯臺一方」。
部首。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學、教學的場所。如:「學校」、「補校」、「夜校」。
現行軍官的階級之一。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文書的複查核正。如:「校對」、「校正」、「校訂」。
較量、計較。如:「校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方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一語言在不同地域因諸種因素產生演變而生成的變體。它只流行於局限的地區,並具有與其他方言或共同語差異的特徵。唐.王維〈早入滎陽界〉詩:「因人見風俗,入境聞方言。」也稱為「土話」、「土語」。
2.書名。舊題漢揚雄撰,十三卷,晉郭璞注。其書於一名一物詳其地域言語之異同,為訓詁家所取資。
3.才開口說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未語人前先腼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學研習的教育機構。《詩經.鄭風.子衿.序》:「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脩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