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5.77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玉琮(良渚文化晚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件大玉琮應是在十九世紀入藏清宮的,所以在它的器表沒有乾隆皇帝的題詩,因此保留了它的原貌。它是以深碧綠色泛深淺赭斑的閃玉(Nephrite)琢成。表面還留有最初切璞時的圓弧形凹陷痕。高方柱體,略呈上大下小。中孔由兩端對鑽,接合處有不整齊的台階面。上射口略外撇,下射口較直。以四個方轉角為小眼紋的中心,自上而下,雕琢十七節小眼面紋,所以在這件玉琮上,共有六十八個小眼面紋。到了良渚文化晚期時,已少見如上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玉琮上所雕的小眼、大眼面紋的組合花紋。而常以多層小眼面紋取代。且有時在這類高琮的上射口處,以極輕的、斷續的細陰線,刻出神秘的符號。如這件玉琮的上射口上,就有這樣的符號。其中之一為每條邊線都略呈內凹的菱形;相對的另一邊,則刻一上大下小的立柱,下方接著五個小圓圈。其內涵或與當時人們信奉的「神鳥」有關。
晚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代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最後的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段時間。如:「日期」、「假期」、「學期」、「潛伏期」、「青春期」、「授粉期」、「採收期」、「危險期」。
規定、約定的時間。如:「期刊」、「定期」、「過期」、「限期」、「分期付款」、「逾期作廢」、「後會有期」。
盼望、希望。如:「期盼」、「期勉」、「期待」、「期許」、「期望」。
約定。如:「不期而遇」。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分期的單位。如:「訓練計畫一年分為四期。」、「這本雜誌已出版六十期。」
一周年。如:「期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夜。如:「晚上」、「夜晚」。
將盡的。如:「晚年」、「歲晚」。
遲。如:「大器晚成」、「相見恨晚」。
後來的。如:「晚娘」、「晚輩」、「晚進」。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六)超自我實現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是馬斯洛在晚期時,所提出的一個理論。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身上。例如:• 一位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體驗。• 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三、批評與評論• 理論得到了...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顯示,行動研究適合應用社會科學的知識及研究技術來解決社會的問題。教育的行動研究教育界在1940年代晚期開始嘗試運用行動研究,到了50年代晚期與60年代初期間,由於美國學術風氣偏好政府支持的大規模研究,因而放棄小規模的行動研究,後來又因不滿意由上而下的研究方式,以及財源緊縮的影響,又重新對行動研究產生興趣。教育的行動研究,可以作為縮小理論與實務差距的手段,它反映了一個實務的形式,而且可成為文化的革新。護理的行動研究護理界過去對於行動研究相當排斥,研...
台灣史前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台灣史前文化2 舊石器時代(晚期)3 新石器時代4 金屬器時代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台灣史前文化依據文字的有無,可分為「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人類尚未出現文字,未有文字記載的時期,稱為史前時代;有了文字以後的時期,則稱為歷史時代。而台灣的史前時代,依照使用的工具不同,可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晚期)時期:距今五萬年前至一萬年。代表文化:長濱文化特色:當時的人們使用以敲擊、打製而成的石器,已知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我們若指稱「玉珮」,用的都是玉部的「珮」。這個字在《說文》之中並未收錄,但是我們今天所稱為「玉珮」的小型扁平玉飾,在出土的文物中已經有了。照說應該不會是許慎一時大意漏掉,因此「珮」字應該出現於東漢之後。西周晚期,開始出現由多種不同種類的佩玉加上串珠所組成的「組珮玉」。考古發掘的東周貴族墓經常有大批組珮玉出土,重要的幾個有三門峽虢國墓、洛陽金村周木、曲阜魯墓等等。兩漢時期,此風仍未見衰微。組珮玉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遠古的原始裝飾,如舊石器晚期的山頂洞...
目錄1 緣起1.1 階段1.1.1 嬰兒期(出生-18個月)1.1.2 幼年(18個月-3歲)1.1.3 童年早期(3-5歲)1.1.4 童年中期(6-10歲)1.1.5 青春期(11-18歲)1.1.6 成人早期(18-34歲)1.1.7 成人中期(35-60歲)1.1.8 成人晚期(60歲-去世)2 參考資料 緣起艾里克森的父母親為丹麥人,父母離異後,隨父母遷居至德國,母親也改嫁於一位猶太醫生,但也因為如此,使他在身分上引起了困擾。而後因為歐洲不安定,在1939年時歸化美國,也才更名為Erik Erikson。他根據...
進步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進步主義1.1 介紹1.2 進步主義與教育1.3 備註 進步主義 介紹進步主義的教育是美國在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期一項重大社會-政治改革運動中的一部份,這個運動是由於美國尋求適應劇烈的都市化和工業化而產生的,並因而塑造了當時美國生活的特徵。在政治舞台上,進步主義很明顯地是伴隨著弗利特(Robert La Follette)和威爾遜(Woodrow Wilson)這兩位領導人物而發展,他們希冀遏抑專管和獨佔的勢力而促進政治的民主制度能夠真正的運作。在社會上,進步主義的一個支派領導人物亞當斯(Jane Adda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