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23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私人教學讀書的場所。唐明皇置麗正書院,集文學之士,為中國書院設置之始,此後盛行於宋、明。《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慕容三郎是個有田產的人,未免請先生在書院教導義男劉知遠讀習經書。」《三國演義》第二○回:「晨起,復至書院中,將詔再三觀看,無計可施。」
〔白鹿洞書院揭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鹿洞書院揭示〕又名〔白鹿洞書院學規〕,係宋朱熹為廬山白鹿洞書院所立之學規。據〔宋史.道學傳.朱熹傳〕,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朱熹除知南康軍;理政之餘,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並為立學規俾學子守之,此即〔白鹿洞書院揭示〕。據〔朱子大全.雜著〕所載,其內容如下: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
嶽麓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湖南省長沙縣西嶽麓山下,宋開寶中潭州守朱洞建,張栻、朱熹曾在此講學,清康熙時重建。
南宋書院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書院教育,在我國教育的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書院的建置,萌芽於唐,始於五代,興於宋初,而極盛於南宋。據馬端臨〔文獻通考.學校考〕,北宋初期著名的書院有石鼓、白鹿洞、應天府、嶽麓四者;後期因官學的興辦及科舉的重視,書院曾一度衰落。到了南宋,書院又因下列因素而再度盛行:(1)官學腐敗,淪為科舉的附庸;(2)理學家興起,講學風氣自由;(3)佛教禪林精舍的影響,多選山林僻靜處授徒講學;(4)雕版及活版印刷術的發明,使藏書讀書更為方便。南宋書院最著名的亦有嶽麓、白鹿洞、麗澤、象山四者。其中嶽麓書院曾是張栻、朱熹講學之所,白鹿洞書院亦為朱熹講學之地,麗澤書院是呂祖謙講學之處,象山書院為陸九淵...
廣雅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雅書院為張之洞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在廣州城西源頭鄉購地所建,其目的乃欲培養兩廣人才,並改革士習。光緒十四年,院舍落成,廣東、廣西兩省各選送學生百名入院肄業,分居東、西齋。
  廣雅書院設院長一人,綜理院務;初任院長梁鼎芬,繼任院長朱一新、廖廷相、鄧蓉鏡等,均是理想人物。院長之下,設分校四人(相當於院長的助教),分掌經學、史學、理學、文學四門功課之講授。第一任四位分校為番禺縣生員黃濤、番禺縣舉人林國賡、順德縣生員馬貞榆、香山縣舉人黃紹昌。分校之外,又有監院兩員,分管東、西齋,執行訓導及稽查的任務。第一任監院為徐壽及陳慶修。監院之下,設有齋長,奉行院長教法,轉相指授。
白鹿洞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時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江西省星子縣北廬山五老峰下。參見「白鹿洞」條。
海東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東書院為清康熙年間臺灣所創設的書院。據清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學志‧書院]載:康熙五十九年(1720),巡道梁文瑄建,後為歲、科校士所,書院幾廢。乾隆四年(1739),督學單德謨別建校士院於東安坊。明年,巡道劉良璧修之,於是書院復振。御史楊二酉奏請以府學教授為掌教,選諸生肄業其中。……十五年新建縣署於紅毛樓右,乃修東安坊為書院,於是徙焉。乾隆十七年,詔以巡道兼提督學政。其後歲、科校士於道署,校士院遂曠。二十七年(1762),巡道覺羅四明修曠院為海東書院,復徙焉。三十年,知府蔣允焄護巡道事,乃謀別建,……講堂、學舍、亭榭悉具焉。
  另據覺羅四明[改建海東書院碑記](乾隆十六年)...
東林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今江蘇無錫縣,宋楊時講學的地方,明成化中重建,萬曆間高攀龍、顧憲成等講學於此。
明志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志書院為清乾隆年間設於新竹之書院,由新竹地區之官民捐資設立,為一義學性質之書院。原在今臺北縣泰山鄉明志村(古蹟猶存),十八年後,遷至今新竹縣境;並以「明志」為書院之名,鼓勵學子成致遠之器。
  據陳培桂〔淡水廳志‧學校志‧書院〕載:明志書院,在廳城西門內。原在興直堡新莊山腳,永定縣貢生胡焯猷舊宅。乾隆二十八年(1763),胡焯猷捐置義學,名曰「明志」。並捐充學租,同知胡邦翰詳建書院。……三十年同知李俊原議在塹城南門內別建。四十二年,同知王右弼牒將胡焯猷捐積穀價為移建費。四十六年,同知成履泰以南門低窪,別購西門蔡姓地基建造;……計一座三進,中為講堂,後祀朱子神位,左右兩畔各房為生...
應天府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天府書院為北宋初四大書院之一。據〔宋會要輯稿‧崇儒二〕,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二月二十四日,詔應天府新建書院,以府民曹誠為助教。因宋初有戚同文者,通五經業,高尚不仕,聚徒教授嘗百餘人,朝臣如工部侍郎許驤等多人,皆其門人。同文卒後,無人能繼其業;至是,曹誠出家財,就同文舊居建學舍一百五十間,聚書一千五百餘卷,願捐學舍入官。上令同文孫奉禮郎爵賓主之,並賜院額。仁宗天聖六年(1028)九月,御史中丞晏殊鑑於書院缺師資,乃奏請以賀州富川縣主簿王洙充應天府書院說書。十二月,詔免書院地基稅錢。又〔續資治通鑑長編〕載,明道二年(1033)冬十月,置應天府書院講授官一員;景祐二年(1035)十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